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24 0
2013-06-02

将——国之大宝,在于人才

    司马光《资治通鉴》里,对于人的才与德的见解十分独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对于企业乃至国家的的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对于人才,要有一个严格的区分

    但对于人才的选择,有时候也可别具一格。正所谓非常之时,需待非常之人。像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一个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一个有宏伟构想又能够坚韧不屈的变革人物是必须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合理的秩序,一些过激的做法和对旧有的精华的东西的遗弃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新的秩序建立之后,必须得以批判的视角审视这个过程,在新秩序的基础之上将旧有的精华加以融合。这不是一个复辟的过程,而是可以垂范后世的过程,整个过程的把握非大智慧之人不能为也。

    联想集团将人才分为三个类:第一类是能独立做一摊事的人;第二类是可以带领一群人做好一件事的人;第三类是能制定战略,带队伍做出大事的人。很明显,这里面第三类的人是组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对这类人加以区分!像春秋时期的赵氏谋臣董安于,在晋阳城建宫殿的时候,就想到将做箭头的铜做宫殿的台基,将做箭杆用的材料做宫殿的墙,在中行氏和范氏意欲谋杀赵氏宗主的时候,及时地予以化解,像此种人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真正为唐朝的快速崛起做出突出贡献的,应该首推魏征,而非长孙无忌等人。只因,魏征给唐太宗提供的是治国方略,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提供的是策。有策无略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说,有些人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有些人具有有效分析宏观大势的能力,两者是不一样的。两者兼备的人是十分少的!看《贞观长歌》,尽管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将中国传统儒家的智慧发挥至极致,但真正令我钦佩的是剧中的范兴。一个场面是突厥围长安城,在高居庙堂之上的官员们劝唐太宗御驾亲征,但范兴却冒死向太宗进言,阐明唐朝与突厥实力的对比,最后选择倾尽府库以有效利用突厥内部矛盾瓦解突厥联军,为唐朝赢得了喘息之机。另一个场面,在突厥意图围点打援,并诱唐军主力至开阔地带以全部歼灭的时候,作为守将,范兴在看破迷局之后毅然决然地开城投降,使得唐军保存了实力。作为管理者,经常比较青睐那些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人才。但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来说,不一定具有十足的远见卓识,却必须重视那些能够为组织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略”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为一个将领来说,不仅要知兵,更要知做人。王翦和李牧就是两个对比。王翦瞅准了秦王多狐疑的特征,通过不断地向秦王要求加官封爵来打消秦王的疑虑;而李牧却恃才傲物,根本没考虑到赵孝成王远没有秦王的魄力与睿智,最后下场凄惨。知兵是一个将领的本分,知做人是一个将领发挥其效用的客观条件。大抵才智卓绝者,必然会恃才傲物。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必须要懂得内敛,而不能过于张扬。所以说前些年兴起的《菜根谭》热和《厚黑学》热,可能真是怎样为人处事这一诉求所导致的,是一个积极的现象。当然,厚黑的目的不是为了变得油条世故,正所谓大道行天下,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一个社会人真正的成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