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46 2
2007-10-07

由于高价门票问题,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青海省不少旅行社将青海湖“一日游”改了线路:南线游改北线游,重点回避由50元涨到目前收费110元的青海湖151景区。青海湖景区遭到了市场“反击”,也向“拍脑袋”定价的官员们警示:旅游开发不能“杀鸡取卵”,贫困地区尤其应当珍惜难得的旅游品牌,切莫因“贪”而“毁”。(10月5日《成都商报》)

  临近黄金周,全国各地很多旅游景区涨价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利用好黄金周,发挥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景区往往通过涨价这一手段去大赚一笔。本来,作为贫困省份,青海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青藏铁路通车更为湖景区旅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青海湖景区今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涨价潮”,景区门票的跟风涨价,带动当地群众“圈地收钱”,不但影响了景区的生态环境,而且使青海湖景区遭到了市场“反击”。青海湖景区本希望借涨价大赚一笔,却没有料到无节制的涨价砸了自己的饭碗。

  其实,青海湖现象并非特例。一些景区患上严重的“门票依赖症”,旅游开发陷入误区。如果不破除门票依赖,一些景区为了生存,只能通过涨价来维持。然而,一味的涨价,只会使旅游景区陷入涨价不受益的怪圈。因为毫无节制的涨价主要影响的是工薪阶层,涨价带来的压力迫使工薪阶层选择其他比较低廉的旅游景区。更为严重的是,涨价带来的负面因素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形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个黄金周期间,上海多处旅游景点不仅投入资金增加节日期间的活动,还坚持门票价格不涨,接待游客量和门票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两者之间有者明显的不同之处。青海湖景区是想通过涨价来提高景区收入,却忽视了无节制的涨价抬高了景区的进入门槛,阻挡了大量的游客。上海多处旅游景点不但加大了对景区的资金投入,优化了旅游资源,而且在全国物价上涨的大形式下,坚持门票不涨价,其实是变相的降低了景区的进入门槛。

  旅游品牌是不少地区的资源宝藏,如何利用和保护好这个宝藏,避免被过渡开发而重蹈青海湖景区的覆辙,将显得十分重要。青海湖景区遭到了市场“反击”,无疑敲响了一次警钟,景区涨价应该尊重经济规律,贫困地区更应当珍惜难得的旅游品牌,切莫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来,景区涨价还是悠着点好。稿源:红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7 08:16:00

景区非理性涨价必受市场惩罚

由于高价门票问题,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青海省不少旅行社将青海湖“一日游”改了线路:南线游改北线游,重点回避由50元涨到目前收费110元的青海湖151景区(《成都商报》10月5日)。

  旅游业其实就是一个信誉产业,游客们对于黄金周旅游抱有的信心,来自“大好时光、踏青采花”般的愉悦感,更来自景点方提供的高性价比服务。而一味地涨价,磨损甚至透支了游客们的快乐感受,让其产生“把我们当肥羊宰”的抱怨与对立情绪。如果说,前些年由于经济条件、消费习惯等限制,那些“著名”景点可以凭借“不信你不来”的傲慢态度,那么,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与消费眼界的开阔,今年五一黄金周出现的景点旅游分散化、国外旅游热兴起等特征,打破了不少“著名”景点的心理底线,让他们开始体会到“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惶恐。

  因此,国内各大旅游景点必须开始道德自救,或者说是信誉重建。不采取更灵活多变的推广模式,适应旅游者客源结构、消费层次的变化,再有名的景点恐怕也会被游客抛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7 08:17:00

发展旅游切莫杀鸡取卵

由于高价门票问题,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青海省不少旅行社将青海湖“一日游”改了线路:南线游改北线游,重点回避由50元涨到目前收费110元的青海湖151景区。青海湖景区遭到了市场“反击”,也向“拍脑袋”定价的官员们警示:旅游开发不能“杀鸡取卵”,贫困地区尤其应当珍惜难得的旅游品牌,切莫因“贪”而“毁”。

  作为贫困省份,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青藏铁路通车后,被“滚滚客源”冲昏头脑的部分景区,今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涨价潮”:青海湖151景区门票从50元上涨为110元,青海湖鸟岛从48元上涨为138元,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从70元上涨为130元;接待量较小的三江源景区门票也提高到80元……

  景区门票的跟风涨价,带动当地群众“圈地收钱”。青海湖边的“野景点”比比皆是,占地为王,“宰”客成风:游客留影收钱,纪念品强行买卖,上个厕所收个“高价”,车辆路过也要留下“买路费”。“野景点”点多面广,设施简单,垃圾成堆,对景区生态环境直接造成危害。

  青海湖现象其实并非特例。我国地域辽阔,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是一些景区患上严重的“门票依赖症”,旅游开发进入误区。目前一些景区门票一年一涨,据旅行社开出的云南、四川等地部分旅游线路报价,景点门票及住宿费等所占比例已增加至40%。

  旅游品牌是贫困地区的“资源宝库”,提高景区门票以增加地方税收,收回投资,同样需要尊重经济规律。狮子大开口,只会导致“毁”牌“砸”牌。今年“十一”黄金周,一些高票价景区游客量下降,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重在统筹规划,依赖门票创收绝非上策。旅游业“游、食、住、行、购、娱”六大要素,门票收入只是一种辅助效益,一些条件不成熟的景区票价过高,不是留人而是赶人,谈何综合效益,谈何可持续发展?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贫困地区更要珍惜难得的旅游品牌。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查处旅游乱收费违法行为,维护广大游客和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要树立“大众旅游”理念,降低门槛,完善景区功能,提供增值服务,促使游客进行更多二次消费,切莫“杀鸡取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