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smmb在2007-10-8 16:08:00的发言:一、 命题内容:
1、概念的说明
(1)吃饭是要花钱的,且钱的效用大于0;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3)吃饱时,TU最大,MU=0;这应是共识吧.
2、不能吃饱的证明:
假定只购买一种食品吃,按经济学理论,最优购买量是MU=lP>0,若你购买到吃饱时才不买,则MP=0<lP, 你就不是理性经济人了.如果是理性经济人,你就不能吃饱.
若你购买的是一种以上的商品,则最优购买量按经济学理论应满足MU1/P1=MU2/P2>0的要求.当然也不能吃饱,否则,同样是不理性的了.
二、解答:
该命题的概念部分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证明部分。
在证明部分中的一句话让我们产生了错觉。这句话是:“若你购买到吃饱时才不买,则MU=0<lP”。初看起来似乎很合乎逻辑,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句话是问题的。
“若你购买到吃饱时才不买”。那么你最后一口饭是在吃饱后才买呢?还是吃饱前才买?吃饱(MU=0)后,你不可能再买的,所以,你买最后一口饭只能在吃饱前买。因此问题就出在这最后那一口饭上。
假如,你是边吃边买,那么饭的边际效用(MU)随吃而逐渐下降,但这最后一口饭(也就是吃了这口饭就饱了MU=0,没吃下这口饭就没饱MU>0)MU显然是不等于零,即MU>0。
所以,买最后一口饭时,MU>0,因此符合MU=lP>0最优购买量。但你吃下这口饭后,吃饱了(MU=0),这时你也不需要再购买了,所以也就不存在MP=0<lP问题了。
老兄,你这是在对物品的计量单位上做文章。你不过是把饭以“口数”为单位计量。我也可以用“粒”作为计量单位。但是只要是用离散单位计量,把饭看作离散的,你说的当然都是正确的,都有道理。问题在于,我们经济学中一直假设物品的数量是连续的,这当然是为了数学处理的方便。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对于物品的计量单位问题,而是涉及到吃饱的定义问题。我在“吃饱与理性的关系依赖于边际效用与吃饱的定义”那个贴子中已经对此作了解答。
如果你非要把这个问题搞成一个计量单位问题,那我问你,我们为什么不用碗为单位呢,为什么不用桶为单位呢?如果以桶作为饭的单位,并假设是一个大饭桶,那么人们连一个饭桶都吃不完,那么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完全取消了呢?因为一个饭桶人们吃不完,这里的边际概念就失去了意义。这时候人们在决策时,是把饭桶作为计量单位的米饭限定在比如说0.001饭桶之下的,即0<X<0.001饭桶,这时候你如何分析边际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