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安吉椅业形成机制
中共安吉县委党校 王 甲
摘要:社会资本是分析产业集群现象的独特视角,也是研究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重要范畴。本文采用社会资本研究视角,全面分析安吉椅业产业形成机理,探索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律。
关键词:社会资本 安吉椅业 形成机制
作 者:王甲,男,安吉县委党校,安吉县递铺镇吉庆桥,xiangyu645@163.com
一、社会资本分析视角的选取依据
单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很难解释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网络的社会组织。按照经济社会学的观点,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嵌入社会网络之中的,而不是孤立的和片面的。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要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入手。社会资本和嵌入性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和重要概念,是研究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重要视角。社会资本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研究基础之上的,目前,理论界对社会资本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出发,对社会资本给出了不同定义。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下述四种:其一是社会结构要素说。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1990)是社会结构要素说的代表。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根据它们的功能来定义的。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 其二是组织特征说。罗伯特·D.普特南(Robert D.Putnam,1993)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如信任、规范,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其三是能力说。亚历山德罗·波茨(Alejandro Portes,1995)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可以认为是能力说的代表。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指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 其四是关系(网络)资源说。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1997)、罗纳德·伯特(RonaldBurt,1992)是其重要代表。皮埃尔·布迪厄指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与某种持久的网络占有关系密不可分的。罗纳德·伯特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朋友、同事和更普遍的联系,通过它们你得到了使用(其他形式)资本的机会……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它是竞争成功最后的决定者。” 通过关于“社会资本”的上述定义分析可知,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是行为人或经济主体的非市场作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是地域环境、文化和群体关系的综合反映,具有地域独特性和不可移植性。这种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使社会资本与其他要素一样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转型和衰败都将产生关键影响。安吉椅业产业作为极具本土特征的“块状经济”,在安吉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产生,这既与当地的经济网络有关又与当地的社会网络有关,后者更确切的说,是椅业产业嵌入安吉特有的血缘、亲缘、地缘和业缘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中。在安吉特有的社会文化、社会群体关系的环境中,广大本土民营企业主以相互信任为依托,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形成了生产组织者、劳动力提供者、配件供应商、市场中介机构和公共服务组织等多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有机配合、互惠共赢的社会经济网络,该网络通过风险共担、市场共拓,利益共有等互惠机制,起到了放大产业资源效用、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创业成功机率的作用。同时,安吉椅业产业所构成的社会生产经营网络,在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迅速嵌入到全球办公家具产业链条和世界社会大生产网络中,成为全球中低端家具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为安吉椅业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以上分析,“安吉椅业产业”之所以产生在安吉,之所以在安吉的这块土地成长壮大、生生不息既有其经济联系的客观依据,又有其社会联系的必然逻辑。从社会资本和嵌入性的视角审视安吉椅业的形成机制为研究县域产业集群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二、安吉椅业产业形成的历史基础分析
安吉椅业形成与安吉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安吉特有的历史因素为椅业产业形成提供了技术积累、人文环境和地利条件,安吉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偶然性事件则更直接地促进安吉椅业诞生。综合分析安吉椅业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传承的加工制造工艺为安吉椅业产业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安吉制造加工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东汉时期就有砖瓦制作所,唐开元年间(713—741),安吉丝及丝织品被奉为贡品,明嘉靖年间(1522—1566)安吉就有了手工造纸的专门场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吉北乡从事窑业者多达百余家。近代以来,安吉加快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大工业转型,民国8年(1919) 创办第一家火力发电和动力机械碾米厂。抗战时期,在原孝丰县(现孝丰镇)设立多家丝织、造纸厂,在孝丰、报福、递铺、梅溪和晓墅等地设立了多家金属铸造工厂,截至1949年底,全县共有粮油加工、造纸、印刷、酿造等小型私营企业20多家,个体手工业1473户,产值264万元,为安吉椅业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工艺。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等社会化生产的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以金属家具制造为代表的加工制造行业加速发展,使加工制造工艺技术积累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截至1980年,安吉县已完全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金属、木材、竹材、塑料和皮革的加工制造工业体系,也已完全具备制造相应材质椅子的各类技术工艺,实现了“三个成熟”:一是椅业机器体系的成熟。截止70年代末,安吉县已具备修造椅业生产所需的推台锯、排钻、封边机、压力机等专用机器设备,基本满足了各类椅子的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二是椅子生产过程的成熟。随着家具制造业的长期积累,椅业生产的过程被公众所知,在70年代末,安吉广大加工制造企业对椅业生产中的“设计、选材、加工处理、结构成型、表面处理、成品”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已非常熟悉。三是椅子工艺流程的成熟。椅子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塑、锻、焊、切、压、电、磨、缝”等工艺技术也是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在70年代末走向成熟,完成了椅业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技术积累。
2、历史积淀的特色文化为安吉椅业产业形成提供了人文支撑。
历史文化因素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当地历史传承的精神、信仰、风俗、观念是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文化土壤。安吉历史悠久,地域文化丰富,自公元185年(东汉中平二年)建县以来,几代安吉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竹文化、孝文化、移民文化、书画文化等为代表的“和谐共生”的地域生态文化长期以来成为安吉县域文化的主流,“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影响深远。安吉特色历史文化对椅业产业的形成至少起到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生态文化为椅业产业提供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安吉县保护生态的民俗传统由来已久,早在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安吉民间自发集资为严禁破坏林木,保护生态环境而立“阖村公禁”碑,约定:“凡山脉、水口及一切公所关系等处,概不许明拌暗砍,并暨有时或被水倒风挠,亦归公用,不得争取以为己有。如有贪图渔利仍蹈前辙者,鸣公究治,决不徇情。”强调了保护生态的社会强烈意识。椅业产业作为一种“低耗能、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型产业之所以能够在安吉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区域的生态价值导向和生态社会行为规则所影响。二是移民文化为椅业产业提供了发展的人力资本。在安吉地方历史文化中,移民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一大方面,安吉移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朝,据《越绝书》中介绍,秦始皇三十七年,“徒大越民置余杭、伊攻、故鄣。西晋的“永嘉之乱”和北宋的“靖康之难”,更有北方难民相继南迁,清咸丰、同治年间,浙江本省的宁、绍、温、台地区和外省的两湖、河南、安徽等地农民相继迁入安吉,给安吉带来了大量的外来移民,为安吉积淀了深厚的移民文化传统。安吉椅业属于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属县外务工农民,总数初步估计在6万左右,移民文化的核心是社会的大包容、大整合,这为安吉集聚产业人力资源创造了极佳的人文环境。三是邮驿文化为椅业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市场意识。安吉县自古处于交通要冲,南宋以来安吉为连接苏杭、徽杭的必经要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邮驿流通体系,人员往来、大宗货物经安吉大量流入杭城,为市场流通意识启蒙创造了条件,也间接促进了安吉椅业产业形成。
三、安吉椅业产业形成的社会因素分析
安吉椅业产业的形成是集群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彼此合作、遵守规则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表明,产业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决定该地域的社会资本存量。
1、短缺经济的时代背景为安吉椅业形成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安吉椅业产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我国处在“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时代,无限的市场空间和极低的市场准入条件为安吉椅业产业加快原始积累创造了难得的环境。1980年浙江大学筹建计算机中心,需要一批铁制的电脑操作台,当时全国还没有厂家生产该产品。原安吉县递铺农机厂抓住市场机遇,凭借加工尺寸控制精确、铁制工艺技术成熟的历史传承技艺,拿到了浙大首批 45 张电脑操作台的订单。浙大计算机中心在全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风潮,安吉县递铺镇农机厂顺势与北大、清华和人大等教育部部属院校签订协议,成为全国校用家具订单企业之一。在与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合作中,安吉县递铺镇农机厂受国外转椅产品生产的启发,按照图片模型,根据历史积累的生产技术工艺,开始手工打样,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1982年开发出第一把五轮转椅,安吉椅业由此诞生。随后,安吉椅业不断开拓市场,1985,安吉椅业的一个商标“民有”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功,并在央视打出“款款民友,万家追求”的广告语,从此安吉转椅成为热销产品,当时一度出现“奇货可居”的市场局面。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安吉椅业能够迅速被市场认可,并获得丰厚利润,为以后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市场空间。
2、基于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的企业家群体使安吉椅业技术扩散加速。
技术的迅速扩散、外溢是安吉椅业得以迅速形成规模的重要前提条件。纵观安吉椅业的发展历程,第一家生产转椅的安吉县递铺农机厂仅三年之后就裂变为“民友、三潭、丰陵”三家独立的转椅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5年的时间,又形成了仅百家的生产转椅椅业,目前安吉椅业各类企业已近千家。安吉椅业集群之所以能在短期之内迅速形成,得益于椅业产业的工艺技术在以“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企业家群体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团结协作,也得益于当地政府在技术传播扩散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3、相互依存的产业因素为安吉椅业产业的形成创造了生存条件。
从宏观来看,安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历史相承的结果,需要符合区域经济文化地理特征,是区域特有的优势行业或支柱产业,是区位的社会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从中观来看,椅业市场要素流通平台和市场发展良好,区域内数量众多的地理上集中和提供具有类似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健全。从微观来看,有合理的专业化分工,竞争和合作充分,技术创机制完善,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等,形成了以信任为基础的充分联系、互惠关系、交换关系和社会网络联等相互交融社会关系。这些都使安吉椅业产业发展环境优良、发展成本低廉、发展后劲充足,从根本上塑造了安吉椅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翠娥 赵国杰 兰国良.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出版.
[2]安吉县志[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