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626 4
2013-06-14

1         写在前面

1.1         适合的阅读对象

1.1.1      直接对象为上我的方法课的社会学类专业的硕士生。

1.1.2      同时适用于非经济计量类的所有社会科学学生,如社会工作、人口学、政治学、心理学等。

1.1.3      如果专攻上述专业中数理方向的,自然不适用本经验。

1.1.4      必须对定量方法有一定的兴趣或有一定的实际需求,否则还是找本小说消遣消遣吧。

1.2         写作的动机

1.2.1      本人文科出生,从高中到本硕博(社会学)皆是,目前在一个半文半理的细分专业工作,既有成果多数在理论领域。无过多实证研究经验,目前仍是“在路上”的学习者。学习上高度自我驱动,基本上属于兴之所致、死抠到底型。对基础理论的兴趣超过实际应用,对数学内在审美的体验感超过模型应用的成就感。所以,我写的东西未必实用。我也没有能力写出一本《葵花宝典》,别人能够一练升天。

1.2.2      我学习和写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有兴趣,而不是因为有天赋或有成就。文科绝对强于理科,数学智商中等偏下。擅长逆向思维,并现场应用如下:凡是我在自己身上试验过、且能大体学得通的内容,就说明它们本质上不是很难,大都可以推而广之应用于多数社会科学类学生(注意:这是主观概率,不是客观事实,本人不负责此断言的外在效度)。

1.2.3      我的信心来自我的实践,你的信心则需来源于你的实践。

2         老生常谈的三门基础课

2.1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缺一不可。但是不能看《大学文科数学》类的教材内容,而要在那些基础上,系统地学完普通理科难度的相关课程。

2.1.1      我需要呐喊:那些号称研究型大学的社会科学(非经济类)实证教学模式,需要变革了!你们提供的数学、统计和方法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研究的需要了!那些号称研究型大学的社会科学(非经济类)的同学们,你们所学的数理知识是严重有偏、有缺的,完全不能满足未来研究的需要,你们需要警醒了!

2.2         微积分是基础中的基础,需要掌握多变量微积分的一般运算(主要是偏微分与重积分运算)和一般意义上的级数理论(主要是级数收敛与最基础的泰勒展开)。推荐教材:同济六版《高等数学》,国内相关的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内容详略基本得当,也比较流行。想比较有深度的,可以看史济怀、常庚哲的《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不过,相信我,文科背景的学生,基本上是看不下去数学分析的——除非你做了极其强大的心理动员。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写得很好,尤其是上册(可能下册对我来说太难了、欣赏不了?)。

2.3         线性代数倒是一般难度即可,大体能明白矩阵运算与表达,了解秩的作用和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差不多就可以勉强应付;如果想要看懂后期实证研究中的系列证明,至少学到正定二次型的相关内容。

2.3.1    推荐教材:

2.3.1.1    邱森,《线性代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讲解很详细,不像某些线代教材(见下),“惜字如金”,我们这些智商低的文科生,伤不起啊!

2.3.1.2    魏战线、李建成,《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3.1.3    千万不要看同济版的《线性代数》,惜字如金,理解起来实在太伤人,但是它的学习辅导那本小薄册还可以。

2.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需要实变与测度论知识,掌握基础的概率论,能够知道二元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概率密度等基础内容,大致可以。了解点估计、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要能理解假设检验与显著性检验的区别,能理解功效函数的意义。

2.4.1    推荐教材:

2.4.1.1    茆诗松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简单的可以看茆诗松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4.1.2    我极欣赏这位老师的教材。真的很好。比浙大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好,后者更适合用来做考研的参考书,不太适合做社会科学类的教材。顺便再推荐他的《贝叶斯统计》(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我相信,这个方法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会随着相关统计软件包的成熟和推广,会逐步推广到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们,抢先占领这一高地吧!

2.4.1.3    陈希孺:《数理统计教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陈老院士的书,实在是出神入化,令人爱不释手。我特意把两本都买了,珍藏一下。用文学手法来讲,他的写法就像是“如椽之笔”,平实简洁而力透纸背。但不太适合当教材,而是适合当作教参。顺便推荐他的《数理统计学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国内有关统计史的著作相当稀少,这本书则是稀少中的精品。

2.5         基本上,真正的实际应用中,用不到这三门课程的具体内容,但是为了达到能够应用这一水准,仍需要有这三门课的基本内容作为支撑。而就是这三门课,就已经使国内许多大学的文科生头疼不已。但这也正是少数文科生脱颖而出的大好机会。当整个行业处于低水平时,你只需要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而已。

2.6         关于教材的优劣?

2.6.1      基础课程的系列教材,很多时候谈不上谁比谁好;主要还是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我修养,以及毅力。如果能找到视频,就更好了。比如吉林大学陈殿友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麻省理工的Gilbert Strang的线性代数,中科大的缪柏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科大史济怀或复旦陈纪修的《数学分析》,都是极好的。不过要真看完你就研究生毕业了(如果你是两年制的研究生)。另外,我觉得有些考研的数学视频也是不错,这里就不打广告了,大家自己找找吧(提到视频这点事,我总是在想,这样算侵犯版权吗?本人法盲,谢绝跨省)。

2.6.2     个人觉得Strang的线代超赞,但适合先经历一次国内教材和教授方式的“洗脑”,你就觉得老外讲得真心好!没有比较的话,你会发现线代永远是那么的抽象……数学学习不能迷信神话,千万不能看了某些帖子,说某某老师讲得行云流水,于是就认为这课真的是行云流水,这些都是修辞,修辞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东西。附故事一则,请自领会:

2.6.2.1    von Neumann曾经碰到别人问他一个估计中国小学生都很熟的问题,就是两个人相向而行,中间有一只狗跑来跑去,问两个人相遇之后,狗走了多少的这种。应该先求出相遇的时间,再乘狗的速度。如果没有什么记错的话,小时候听说过苏步青先生在德国的一个什么公共汽车上,就有人问他这个问题,他老人家当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了。von Neumann也是瞬间给出了答案,提问的人很失望,说你以前一定听说过这个诀窍吧,他指的是上面的这个做法。von Neumann说:“什么诀窍?我所做的就是把狗每次跑的路程都算出来,然后算出那个无穷级数。”——资料来源:北大未名,《Hero in my heart》,请自搜索之。

2.7         基础有多重要?我总是想起以前adidas请奥尼尔做广告时说的哪句广告词:It’s all about Fundamentals! 基础打好了,学习统计、计量,真的势如破竹;如果基础不行,想要有多难,就有多难。

3         统计工具选择

3.1         以spss入门,然后抛弃它。理由?不细述,“大势所趋”:试看未来之统计世界,必将不是spss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我的论断是极不“实证”的。

3.2         Stata几乎是最适宜的从入门到精通的软件,不过,你用的是正版的吗?

3.2.1     推荐的介绍读物:

3.2.1.1    《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软件的应用》(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我个人觉得是最适合入门的教材。

3.2.1.2    《数据管理与模型分析:STATA软件应用》(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2.1.3    《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劳伦斯·汉密尔顿著,郭志刚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书不错,翻译糟糕了点。

3.2.1.4    《用Stata学计量经济学》(克里斯托弗•鲍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2.1.5    入门的有这几本基本就够了,深入的内容,大家自己再去结合自己的方向寻找吧。

3.3         如果有水平、有野心,上R。全正版,免费,开源。只可惜是命令语言,估计就冲这一点,国内的社会科学界要流行这一软件还需n年,很多人还是宁可在一群盗版软件的滋养中,苟且偷生吧。

3.3.1      推荐的读物:

3.3.1.1    Robert I. Kabacoff,《R语言实战》,高涛、肖楠、陈钢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3.1.2    Peter Dalgaard,Introductory Statistics with R,2008。

3.3.1.3    Y. Cohen and J. Y. Cohen,Statistics and Data with R,2008。

3.3.1.4    薛毅,《统计建模与R软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3.1.5    我个人认为,那两本英文书,以后应当成为社会科学类的应用统计学教材的流行写法。社会科学类的统计教学,一开始就应当结合软件进行,而不是分开。

3.4         当然,工具不是关键,实证研究的基本思想的培养与套路的掌握才是王道。具体,可参看王存同老师的讲座(《社会科学中的量化研究》)讲稿。请自检索。

3.5         一些常用的网站:

3.5.1      常去这些地方看看,你会获得许多资源(此去略去一万字……)

3.5.2      人大经济论坛:https://bbs.pinggu.org/

3.5.3      新浪爱问: http://www.statmethods.net/

3.5.4      统计之都: http://cos.name/

3.5.5      UCLA stata: http://www.ats.ucla.edu/stat/stata/

3.5.6      Quick R: http://www.statmethods.net/

3.5.7      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

4         一些适用于社会科学类的实证教材

4.1         这里假定你已经至少学过基本的统计与专业研究方法之类的内容。

4.2         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回归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3         格致方法定量研究系列:如《高级回归分析》(格致出版社,2011),《数据分析方法五种》,《线性回归分析基础》,等等。翻译的质量虽然并不总是尽如人意(或许我应当写成总是不尽如人意),但是仍然比直接看原文要省力点。要是没有足够强悍的英文能力,老老实实读中文版吧。

4.4         计量经济学系列:

4.4.1      只要你强制自己学完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发现基本上你要用的方法,差不多在这一课程里都已经讲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计量经济学是仅供经济学领域使用的方法。实际上,社会科学类的诸多学科,除了都在研究人类行为这一主题上的共同外,另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在定量方法上一视同仁,赢者通吃。而且,这一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放在大二,也就是三门基础课程之后立即开始。

4.4.1.1    一点小牢骚:其实,我真心觉得,《社会统计学》这类课没有必要开,从名字开始就不伦不类的,难道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的“统计学”吗?什么管理统计、心理统计、人口统计、政治统计,除了案例有所不同、侧重有所不同外,原理有本质区别吗?为什么要脱离实证的最前沿,上一个在统计领域并不靠前的《××统计学》?这些课程,都应当直接改名叫成××学科的统计应用,直接结合软件来讲应用,而不是又讲原理又讲应用,搞得社会学的以为社会统计学就是统计学的真面貌、搞心理学认为心理统计就是统计学的真面貌,其实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而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就是现行的专业教学模式。

4.4.2      推荐的版本:

4.4.2.1    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森,《计量经济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第3版。文字解释较多,证明都放在附录中,比较适合入门。

4.4.2.2    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

4.4.2.3    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4版。

4.4.2.4    所有这些书籍,配套的stata数据、程序与答案都不难找到。如果你能找到英文版,看英文的也很好(如果你有能力!)。真的,学完这些书,基本上在社会学的研究生毕业之前,不太需要别的什么方法书了。你所需要的,只是如何将这些应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实践而已。

5         关于学习的序列

5.1         如果你能看到我的这些建议,一般而言,你可能已经有着几年的社会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实证学习”经验了。作为一名已经被“污染”过的个案,你的学习序列,或许正好和我写这个文章的顺序相反:先学3,结合学2,回头补1。这也是比较适合社会科学类(基本上的生源是文科生,或者文科生为主体)。

5.2         如果你还是本科生,趁着你还年轻、还有动力、还残存着一点点高中生的学习惯性,走一走1,2,3的序列吧!相信我,除非你死在半道上,否则,将来的你一定能让别人死在半道上。

5.3         基础学完之后,最好有一两个主攻的方向和工具,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学术领域,论文就是生产力。这已经远远超出本文的范围,大家另请高明吧。

5.4         掌握一定的方法后,一定要去看专业领域内的最好期刊的实证文章,学习上面的实证模式。多数同学缺少直接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虽然如果有能力的话,直接阅读外文专业期刊是最佳选择。综合性的如《中国社会科学》(总体水准不错,有些文章明显是关系稿,水平的方差较大,但总体不会差),经济学的《经济研究》(国内搞定量的翘楚了吧,也很值得社会学的同学学习),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但是),心理学就是《心理学报》(你几乎在上面看不到心理学的内容,完全是认知、实验、生理的“主流范式”),人口学的《人口研究》,学习它们的文风、格式、模型,力争学以致用。学习始于模仿,模仿要模仿对对象,哪怕东施效颦,人家至少在模仿西施,没有模仿芙蓉姐姐!

5.4.1      有位老师曾说:社会学研究总是发我们××学淘汰了的方法去发表!请相信,这不是歧视,这是名正言顺的歧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理论只是范式,谈不上优劣;实证的优劣,标准却要明确得多(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社会学的需要正视和弥补这一点,而不是反感和逃避这一点。

5.4.2      再对南开的社会学片同学提一点小建议:如果想做实证,真的不要花多数的时间去阅读那些一两百年前的理论著作了,要看最近的papers!papers才是正解,大部头的理论著作,老了再学也不迟啊!你看完了所有的理论著作,也未必有什么产出性收获;你要是看完所有的定量文献,你不出成果都难。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放弃历史经典,拥抱当今时尚!

5.4.3      我无意声称经典是无用的,也不想卷入类似的争论。每个人的立场和动机不同,对同样的现实也可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我只想表明,如果你想以实证为方向,理论经典真的不是你需要首先关注的,你要做的就是在精通数理基础之后立即投入最前沿的实证领域。

5.4.4      实证是速死的,理论可以常青;没有多少搞实证的人能够留下多下传世之作,而搞理论的人却可能有拥有长远的回声。然而,速死的人发的成果一定多,成果多的人一定能够在当下获得更多资源。默顿老人家在研究科学家群体时得出的“马太效应”,大家应当引以为戒。不出成果,是无法获得他人认同的,在学术界这样看重同行评议的制度中,无法得到同行认可,就意味着只能自娱自乐。你是选择“硕果累累”的速死,还是追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爆炸式成功呢?这取决于你的个性、环境与机遇。What’s your decision? Nobody could tell you. You should try first, probably fail for a number of times, and then select the path you would devote the rest of your life to.

5.5         如果你觉得自学缺少动力,为什么不体验一下与低年级学生同班上课的情调?多数大学的数学和统计基础课程都是大班课,而且班次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协调好时间,找一个班级,从头到尾蹭着听一学期(如果那个老师的授课水平还可以忍受的话)。你会发现,有老师上课,只要他不是极品的差,总是比自己学要强点。我们需要承认,多数老师总归是有点用的(能允许我这么拐弯抹角的夸自己么?)。

5.6         最后,我也没有完全看完我所列的书目,更不能说完全掌握(这一点很惭愧……),是属于典型的“只有半桶水,偏要晃得叮当响”的那种类型。我的方法论是一句西谚:先把帽子仍过墙。因为只有这样,才有翻过墙去的勇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14 13:44:55
本文转自南开大学心理学系吕小康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3:57:09
谢谢楼主,有线性回归分析基础电子档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4:04:10
广义线性模型.zip
附件列表

广义线性模型.zip

大小:1.66 M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广义线性模型(一.pdf
  • 广义线性模型(三.pdf
  • 广义线性模型(二.pdf
  • 广义线性模型(五) .pdf
  • 广义线性模型(四).pd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16 10:22:38
受教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