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没有错,我在一个刊上发表也和他思想一样的文章,关键在于对一些变量的控制,还有他对决定房价的因素区分有问题。学者说的有道理,但是不一定就是可以实现的,大家平常心对待就是
 一看你就不太了解中国国情,在中国体制内的人买房几乎不花钱,而体制外的人买房就必须承受很高的房价,对于没钱的小伙子而言,他们结婚更需要买房,为什么呢?女方的家长为了保障他们女儿的生活稳定,至少结婚前必须买一套房子,这个道理你可想而知。其次在中国建保障房和经适房,这些房源几乎都是控制在有钱人手里,ZF有严格的甄别机制吗?最后高房价的一系列影响机制,它会导致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上涨,尤其是银行更是将资金贷给房企,挤出了银行向其他行业贷款的资金。同样会导致其他行业萎缩。城市的生活成本可想而知,尤其是对于穷人而言。所以他这种观点完全割裂了房价上涨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所以说现在的专家都是想当然。最后还有一个重点的地方需要强调,高房价一定会保证地方ZF建保障房吗?在激烈的政治晋升过程中,地方官员往往看到的是短期利益,希望极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财税和经济增长,以增加自己晋升的砝码,保障房既会占用ZF的大量可用资金,同时又难以为政绩增加砝码,试问哪个地方官员愿意建保障房。因此,什么东西不要想当然,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