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4448 14
2007-10-10
高手们帮帮忙!解释的越详细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10 23:21:00
怎么觉得是吴迎新老师提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0 23:31:00

我写了一篇关于猪肉价格波动的文章,供你参考.可能图形显示不出来.

谨防生猪生产陷入怪圈

摘要:本文针对075月以来猪肉价格的猛烈上涨这一现象,结合中国的生猪生产实际情况,对生猪生产特点和市场价格变化规律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剖析了影响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原因,认为要稳定市场上猪肉的价格,仅仅用生产补贴这一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建立市场体系、完善信息统计、稳定市场供给、加大储备等方案来稳定猪肉市场价格的方案。

关键词:生产周期;价格波动;稳定方案

一、引言

自五月以来,猪肉价格的节节攀升,不仅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心,而且也引起了政府各部委的密切关注,随后农业部、交通部、商业部分别采取了生猪生产补贴、生猪运输绿色通道、甚至拟动用国家储备等措施来平抑肉价继续上扬。

这次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原先较低的肉价基础之上,农户从事其他行业收入的提高使得养猪的比较收益降低,在家养猪不如出门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赚钱,减少了生猪供应。二是饲料价格的上涨但肉价的低迷导致专业养猪企业大幅度削减了生产规模。三是去年大面积频发的疫病导致生猪存栏数大幅减少。可见,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生猪的供给不足造成的。一般商品在市场的供不应求状况应由市场自行调节,供给不足引起的供不应求,只要升高该种商品的价格,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居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自动降低,转而增加对其他替代品的需求,使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在该价格上等于市场的供给从而达到了市场的平衡。但猪肉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大众需求型食品,价格的高低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使得这次的猪肉的涨价超越了日常简单的居民经济生活问题而进入到社会问题的范畴。

在上面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开通生猪运输绿色通道可以减少生猪流通环节的费用和降低市场障碍,有助于降低猪肉价格;提供生猪生产补贴,提高养猪户和企业的生产热情,但不管提供多高的补贴,都不能使生猪在一夜之间被生产出来,所以说这只是对生猪生产量一个远期的影响。这些措施应该说都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这件事情发生之后, 我们应该针对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本商品供应,建立起能提前反应的预警系统和机制,由政府或行业协会从宏观层面运用市场的手段掌握好此类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至于因供求失衡造成大的社会震荡和影响。

二、波动规律分析

在提出具体的措施之前,首先要对生猪的生产特性和相应的市场规律进行了解和研究。

生猪的生产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 生产者对利润的追求下,一般会随着市场上猪肉的价格来调节着生猪的生产规模,在生产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肉价的升高,会刺激生产者提高产量,相反,肉价的降低会促使生产者降低产量。在正常情况下,供给和需求会在生猪生产经济利润为零的成本价格上(如下图中P0处)达到平衡,这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Q0),市场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在某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下,如去年的大规模爆发的猪热病,使得市场的平衡被打破,在市场的表现是经过一个生猪的生产周期之后, 市场上猪肉的供应小于市民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上(P1)形成新的平衡。而生产者会依据这一期相对较高的肉价决定准备下一轮生猪的投产量(Q2),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这时Q2的产量比均衡产量Q0要大,要使居民消费掉Q2 数量必须使其价格下降到P2,较低的P2使下一期的产量又小于正常产量Q0,并且偏差会越来越大。(因为对猪肉的需求表现为较强刚性,使得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而言较平坦一些,否则,在较陡峭的情况下偏差会越来越小最后趋向于平衡产量Q0处)。可见,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如果生猪生产者完全以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有可能产生生猪的产量和猪肉的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并且有波动越来越大的趋势。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经济模型,有许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如生产者可以无成本的退出或进入养猪的行业,规模报酬不变(成本不随生猪饲养的数量发生改变),产量的唯一决定因素只是上一期的猪肉价格,生产者不会根据整个其他社会生产者的生产数量来调节自己的产量。这种纯粹的抽象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的直观和简化。然而, 这并不符合国内生猪生产者的现实情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生猪生产行业,有着数量规模庞大的农民生产者,农村以种庄稼为业的农户在农田的耕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除了作饲料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使用价值的下脚料或副产品,另外,很少考虑自己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存在大量的农户,不论市场上生猪的价格是高还是低,都会根据这些农业生产时产生废料的多少喂养几头猪,因此,这批由农户供给的生猪数量具有很大的刚性,对市场上生猪价格并不敏感,表现在图形中就是供给曲线很陡峭。另外,市场上生猪供给者还有一类就是批量生产的专业户或企业,但这种专业户生产生猪不可能获得农户一样极低成本的饲料,一旦市场上生猪价格降到其经济利润为零以下,就会减少其下期的生产产量甚至停止生产。由以上两类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的产量叠加,就的到了比较符合存在大量农业人口社会的生猪供给曲线。见下图:

设市场反需求曲线函数为: Pb1k1Q Pb1 k10

一般农户的反供给函数为: Pb2k2Q Pb2

专业养殖户反供给函数为: Pb3k3Q Pb3

且满足0b2b3 k2k30

则整个市场的反供给函数则为:

AB段: Pb2k2Q (当b2P b3 )

BC段: P (Pb3)

由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当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供给的变动会使供给曲线发生平移而不是沿曲线移动。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引起生猪产量的意外因素不很强烈时,生猪的需求曲线相交于供给曲线的陡峭阶段AB段,在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于这段陡峭部分线段的斜率时,且k1k2时,会产生收敛型蛛网模型。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剧烈的波动因素使二者相交于较平坦阶段BC段时,且k1 时,就有可能出现上图1中的发散型蛛网模型,产生波动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次猪肉由于供给的变动而引起的涨价,生猪的供给曲线应该说是发生了很大程度的一次左移,使供需曲线相交在相对平坦的部分。在这次大涨价后,政府出台了很多的对生猪生产补贴的措施,但在高肉价和补贴的刺激下,下一期的生猪产量会不会又远远供大于求,再一次“丰产不丰收、猪贱伤农”带来新的一个轮回呢?

三、减小波动的措施

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猪生产行业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一旦偶然性因素影响超过一定程度,在产量和价格上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的波动。产生大的波动后,生产企业在忽冷忽热的市场行情中产量会盲目的缩减或扩张,造成资源配置扭曲。但仅仅只是运用补贴这一手段,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消除市场波动的根源。因此,必须从宏观面上对这类生产周期比较长的行业予以全面系统性的指导和调控,一方面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根据生猪生产产生波动的起因和后续运行规律,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波动的起因上。猪肉在需求上除了季节和节假日有周期性变动以外并没有其他大的波动因素,但这种因为节假日或季节的周期性需求波动完全可以预期,因而在生产上可以提前安排消除掉。 波动的起因主要应在供给方面找。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生产成本的变化,例如猪饲料价格的上涨。由于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和价格的传导有时滞效应,在饲料成本上升而猪肉价格没有上涨的阶段,养殖户流动资金压力会加大,若得不到相应的资金支持,不得不减少投产量,这就为将来的供给不足留下了隐患,从而给下一个市场周期带来成本上升和供给不足双重价格上涨叠加影响,放大了价格上涨幅度。 二是机会成本的变化,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阶段,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相比,比较收益相对较低。使农户从事养猪的机会成本很高,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而减少了生猪生产量。 供给上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生猪的疫情控制上。能导致生猪大面积死亡的疾病种类很多,加上现在又不断出现了多种不明原因的新型病种,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不仅引起当期存栏数的减少,而且这种风险给养殖户的后期投产产生了恐惧心理,即使生猪价格很高也不敢从事养殖生产。

针对由于成本上升引起现金流的断流而带来的投产量减少,政府应该在资金融资上予以支持,以使养殖户度过资金难关而不至于减少产量。从而使将来猪肉价格的上涨只是一种成本提升带来的上涨。对于由于农业比较收益低使农户不愿意养猪,政府应该采取补贴的办法来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这在发达国家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对于由于疾病引起的产量减少,政府这就必须在科研投入、农技服务以及成立行业协会上进行化解。

2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应该逐步建立生猪期货市场和保险市场,通过期货交易的合约买卖,能使生产者和加工销售者双方在预期的价格上去除掉传统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锁定成本,使生产者可以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另外通过保险市场对生产阶段遇到不可预期的风险化解,去除掉生产上的风险,这样可以使生产者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销售价格上吃上一颗定心丸,使生猪生产者能够安心生产,有利于生产者生产技术改进和生产效率提高。

3 大型生猪储备库建设。 储备库就好像蓄水池一样,在供大于求时蓄水,供小于求时开闸放水,使市面上生猪供需平衡,起到削峰填谷的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的稳定市场。 作为储备生猪的买进售出时,要充分尊重市场意愿,在价格决定上要做全面的均衡考虑。收购价格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要考虑猪肉消费者的承受力,又要考虑养殖者的收益。

4 组建生猪行业协会建立信息系统共享。通过行业协会,从种猪的选育、仔猪的繁殖、直到成品猪的出栏,进行科学规范化的身份认证和防疫管理,一可以使生产者减少疫病风险,使大家吃上放心肉,另外利用现在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每日生产数量通报和价格通报以及疫病疫情的防预通报,使广大生产者能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对生产的数量进行准确地统计和披露,使生产者以及期货市场上合约的买卖者及时准确地了解数量供给变动从而调整投产量,更进一步的稳定产量和价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0 23:34: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1 12:52:00
分析的真好,好好学习学习,思路很开阔,文中提到的行业协会,科技投入,猪期货猪保险,是我没有想到的。非常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1 16:10:00

看了,学习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1 22:32:00
分析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