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Moody’s InvestorsServices),是美国评级业务的先驱,也是当今世界评级机构中最负盛名的一个。它不仅对国内的各种债券和股票进行评级,还将评级业务推进到国际市场。1950年其评级对象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世界银行等发行的债券;1970年又扩展到欧洲和日本的债券。目前,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对3万多种政府和公司所发行的债券评级分析并公布结果。这些证券包括从传统的公司债券到现代的金融创新工具,如零息债券、经背书的抵押债券,以及银行的存款证书等。在美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上,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评级覆盖面约占99%以上,短期商业票据市场则约占100%;在欧洲市场上,先后为500家大公司发行的2000多种债券进行评级。从1986年开始,对主权国家和地区所发行的债券予以主动评级,而不论发行人是否提出过评级的申请。
根据业务范围和评级对象的不同。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内部设有综合、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机构、结构性融资等机构专职部门。在伦敦和东京各设有一个评级公司,前者负责对欧洲和海湾国家的评级,后者负责对亚太地区的评级。对信用评级的结果,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发行各种资料迅速向外发布,包括《公司信用报告》、《国际债券述评》、《市政信用报告》、《短期市场报告》以及《信用评级概述》等。
标准-普尔公司在合并之前只对企业债券评级,合并之后,则开始对市政债券评级。自1960年起,商业票据也被列入评级对象。目前,该公司已经具有评定1700家企业、8000家政府机构和700家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的经验。
标准-普尔公司对在美国境内发行的数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所有公共事业债券或优先股,不论其发行单位是否提出申请,都给予评定等级,但评级结果的公开权属于发行单位,一旦发行单位公开评级结果,标准-普尔公司便拥有等级变化情况的公布权。一般地,标准-普尔公司对经营期不满5年的企业长期债券以及未保险的银行存款单不给予评级。对在美国境外发行的长期债券,根据发行单位的请求,也给予评定等级。目前,该公司已经对欧洲货币债券、英镑债券、法国法郎债券、瑞士法郎债券等国外市场上发行的债券进行了评级。
标准-普尔公司在每月出版的《债券指南》上对每种上市债券加以介绍,内容包括收益、上市状况、适宜的投资机构、债券形式、赎回条款、收益保险总额和债券等级等。
菲奇公司信用评级范围目前已经覆盖了75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涉及到1,600家金融机构,1,000多家企业债券和3,300家结构融资的信用监督业务和17,000种市政证券的评级,同时还对69个国家的主权及800多家保险公司进行了评级。
目前,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标准-普尔公司和菲奇公司聚集了大量的证券、会计、统计、企业财务分析等方面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评级技术经验。他们对信用的评级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⑴ 将以往和未来可能具有的现金流量作为债务偿还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⑵ 被评对象的债务余额及其构成;
⑶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评对象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⑷ 在信息发布方面,除了通过出版物发布外,还充分利用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如路透社的“QUICK”,同时,也在一些主要世界金融中心设立信息中心,例如,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就在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和新德里设有5个信息中心;
⑸ 复数评级制度的实施:即被评级对象对某一评级结构的评级结果感到不满意,可以另行选择其他评级机构,而信用情报购买者也可以自由选择;
⑹有偿评级制度的实施:从1909年开始,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实行免费评级,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实行有偿评级。评级收入包括向投资者出售评级情报和向被评对象收取评级手续费,同时办理与信用评级有关的业务。如企业财务信息服务和信用调查,从中获益。由于所有评级机构从不公开自己的财务内容,所以人们无从了解评级机构的收支情况。
当然,美国评级机构的评级费用因不同种类的债券、发行金额以及评级的难易程度而各不相同。已评过等级的评级费用约占发行债券的评级费用的2/3。商业票据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的评级费用要按余额发行比例,每季度收一次。评级费用通常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不断提高。具体情况见下表:(因为美国评级机构的主要评级业务是债券评级业务,债券评级业务收入也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美国债券评级费用
| 债券种类 | 第一次评级的债券 | 评过等级的债券 |
| 企事业债券 | 发债总额*0.03% | 发债总额*0.02% |
| 商业票据及大额可转让存单 | 发行余额*0.015%(按季收费) | 同左 |
| 地方政府债券 | 发债总额*0.02% | 同左 |
| 外国债券 | 发债总额*0.045% | 发债总额*0.03% |
因为英国的评级制度比较特殊,所以下面介绍一下英国的信用评级制度: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的公司债券发行开始活跃。以流通市场为中心,要求对公司债券进行评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消除所谓“斯莱特-哦克事件”的频繁发生所造成的信用不安,一部分商业银行和债券经纪商建议由第三者对流通中公司债券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根据这一建议,1972年由保险会计师协会提出了在英国实行公司债券评级制度的具体方案。割据这一提案,保险会计师协会和证券分析协会联合成立了实行公司债券评级制度联合研究小组,并于1974年发表了“实行公司债券评级制度的第一次试行草案”。1978年发表了题为“关于普通公司债券和劣后公司债券的评级制度”的最终方案,从而在英国实现了公司债券评级制度。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是,英国的“评级制度”在许多方面与美国的评级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1、英国的评级制度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和“公司债券信誉情况”分别孤立地进行评价,而不进行二者的综合评价。因此,在英国,通常是以每一笔债券作为一个评级单位。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发行的债券,根据其给予债权者权利的大小和偿还期限的不同,所获得的等级也可能不同。
2、英国的评级制度排除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完全依靠客观因素进行评价。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有关评级资料,便可以机械地进行评级。
3、在英国,评级机构只有1家。英国的评级机构将“企业评级”与“企业债券评级”分开,理由是,英国的评级目的仅仅在于对投资者的有价证券投资组合提供情报。至于是根据企业等级选择投资对象还是根据债券等级选择投资对象,应当由投资者自己决定。
与英国相比,法国的信用评级方法是由管理当局和政府推动的,这与他们的经济哲学相一致。最近几年,法国政府想扩展国内资本市场,利用信用评级成了政府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的内容。法国政府现在规定绝大多数的证券发行应有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机构的认可由经济财政部长严格地控制。可见,法国的管理气候非常有利于信用评级的开展。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 项目 | 穆迪 | 标普 | 菲奇 |
| 所在地 | 纽约 | 纽约 | 纽约 |
| 代表者 | J.A.Brrednner | Howard D.Hosback | Richard D.Caccione |
| 股东 | Dan & Bradstreet 100% | McGraww-Hill 100% | 5名个人股东(经营者) |
| 发展历史 | 1900年 创立 1909年 开始铁路债券评级业务 1914年 开始一般工业债券和公共事业债券评级业务 1919年 开始地方债券评级业务 1962年 Dan & B.公司收买其100%的股份 1970年 实行地方债券有偿评级 1971年 实行工业债券有偿评级,兼并National Credit Office g公司,开始CP的评级业务 1974年 开始外债评级业务 1979年 开始CD评级业务 1988年 开始结构融资评级业务 | 1860年 Henry V. Poor成立 Poor’s publishing Co.,从事出版业 1920年 成立Standard Statistics Co. 1922年 普尔公司开始一般企业债券评级业务 1924年 标准公司开始工业债券评级业务 1940年 开始地方债券评级业务 1941年 标准公司与普尔公司合并,该为现用名 1966年 McGraw-Hill 收买其100%股份 1968年 实行地方债券有偿评级 1969年 开始实行CP的评级业务 1974年实行企业债券有偿评级 1975年 开始外债的评级业务 1989年 开始结构融资评级业务 | 1913年 由John K.Fitch 创建 1924年 开始工业债券评级业务 1960年 将评级记号的使用权出售给S&P公司 1965年 开始对银行持股公司的评级业务 1970年 实行工业债券有偿评级 1971年 开始实行CP的评级业务 1974年 开始地方政府债券评级业务 |
| 债券分析人员数 | 150人(职工总人数约400人) | 135人(职工总人数约1000人) | 21人 |
| 分支机构 | 美国国内21所,多伦多1所,意大利1所,进入中国。 | 美国国内25所,巴西、蒙特利尔、东京各1所 | 美国国内1所(位于丹佛),已经进入中国。 |
| 评级对象 | 普通公司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债券 CP CD 外债 优先股 金融机构的贷款债权 出口信用证(LC) 银行承兑票据(BA) 短期投资信托资产(MMF) SIMU 债券 结构融资 | 普通公司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债券 CP CD 外债 优先股 金融机构的贷款债权 出口信用证(LC) 银行承兑票据(BA) 短期投资信托资产(MMF) SIMU 债券 结构融资 | 普通公司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债券 CP CD 外债 优先股 金融机构的贷款债权 出口信用证(LC) 银行承兑票据(BA) 短期投资信托资产(MMF) SIMU 债券 结构融资 |
| 特点 | 综合评级机构 其审查能力获得广泛好评 | 综合评级机构,积极开展业务,销售能力较强(因为是干出版业出身,其评级出版物有独到优势) | 精兵强干的老字号评级机构,近年来更加积极地开展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