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58 发表于 2013-6-28 10:06 
“马克思的经济学并不是以微观为基础的。……”
《资本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1),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那末,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由此可见,马克思也是从具体的商品交换开始研究,然后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
不应该把马克思神秘化,谁也没有能力一上来就从整个社会的范围考察经济活动。因此这涉及的因素太多了。
=========================================
怎么不对?上面这段话不正是证明了我的观点?
你看看这句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1),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庞大的商品堆积”不正是证明了他从商品整体的总产量之中引出“单个的商品”即平均单位商品来表现为这种整体商品财富(庞大的商品堆积)的元素(基数)形式,这其实是马克思关于总产量与平均单位商品、社会总生产率与单位商品平均生产率、总价值与平均单位商品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