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的国家技术前瞻研究报告
目 录
一、 煤 1
1001.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技术 1
1002. 煤炭地下气化 1
1003. 煤炭气流床气化技术 1
1004. 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 1
1005. 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 2
1006. 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2
1007.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 2
1008. 高效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3
1009. 重型燃气轮机技术 3
1010. 微型燃气轮机技术 3
1011. 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和封存技术 3
1012.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4
1013.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技术 4
1014. 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技术 4
二、 油气 5
1015. 窜流型油藏提高水驱效率的关键技术 5
1016. 低渗透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 5
1017. 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 5
1018. 深海油气田开采技术 6
1019. 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6
1020. 劣质重油梯级转化利用组合技术 6
1021. 生产超清洁汽柴油的油品加氢技术 7
1022. 天然气水合物法储运、加工技术 7
1023. 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技术 7
1024. 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制液态烃技术 8
三、 电力 8
1025. 复杂条件水电站流域开发关键技术 8
1026. 全国互联电网规划及动态特性的理论与分析工具 8
1027. 超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 8
1028. 灵活的交流输电技术 9
1029. 大容量直流输电技术 9
1030. 超大容量交流长距离输电技术 9
1031. 超导输变配电技术 10
1032. 提高输电线路输电容量技术 10
1033. 变电站优化集成技术 10
1034. 先进可靠的配电网和供用电系统技术 10
1035. 改善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储能技术 11
1036. 分布式发电系统 11
1037. 新一代调度自动化技术 11
四、 核能 11
1038. 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技术 11
1039. 高效超临界水冷堆核电技术 12
1040. 中国原型快堆核电站设计及其验证技术 12
1041. 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技术 12
1042. 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技术 13
1043. 磁约束聚变堆技术 13
1044. 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13
1045. 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技术 14
1046. ADS嬗变高放长寿命废物的技术 14
1047.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技术 14
1048. 利用核能的热化学制氢技术 14
1049. 核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开发 15
五、 可再生能源 15
1050. 兆瓦及数兆瓦级风电机组及主要部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5
1051. 海上风电机组及风电场关键技术 15
1052. 大型及超大型戈壁沙漠并网光伏电站关键技术开发 15
1053. 百兆瓦级大规模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技术 16
1054. 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 16
1055. 生物质燃料技术 16
1056.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17
六、 氢能和其他新能源 17
1057. 制氢技术 17
1058. 储氢技术 17
1059. 可再生能源/氢能复合能源技术 17
1060. 新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 18
1061.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技术 18
1062.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高集成微型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micro-SOFC)技术 18
七、 建筑节能 19
1063. 建筑及建筑环境系统的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设计技术 19
1064. 实现建筑节能的高性能建筑部件 19
1065. 服务于建筑环境控制与热水供应的热泵技术 19
1066. 热量、冷量的低能耗输配 20
1067. 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与相关设备 20
1068. 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与设备 21
1069. 绿色照明技术 21
八、 工业节能 21
1070. 大功率高压电机变频技术 21
1071. 可利用工业余热的丙烷蒸汽轮机发电系统 21
1072. 高密度热能储存和载运技术及应用 22
1073. 低热值燃气发电技术 22
1074. 非焦非高炉炼铁工艺技术 22
1075.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连铸坯热直接轧制 22
1076. 大型炼铜连续吹炼 22
1077. 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 22
1078. 载热体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 23
1079. 合成氨装置联产车用燃料油 23
九、 交通节能 23
1080. 混合动力系统汽车 23
1081. 汽油缸内直接喷射技术 23
1082. 轻量化汽车材料技术 23
1083. 机车柴油机的节油智能化控制系统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