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的本意是为了保障银行支付能力而设立的,但是它的高低各国并不相同,尤其是对于贸易顺差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的国家,外汇占款已占中国基础货币发行的90%以上,它本质上已经变成了调控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
由于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创造的论述,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商业银行能够创造货币,存款越多,也即所谓的M2也越大,央行印的钞票也越多。比如,现在中国的M2超过1百万亿元,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央行过度印钞引起的,持这种观点不但有普通老百姓,也包括国家财经高官,贺铿,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现任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央财大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在6月30日的腾讯微博上说:“我一直认为滞胀是凯恩斯政策的必然结,无须争论。当前防风险比保增长更重要,金融危机的隐患已经很严重。2008年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再加上地方ZF及央企的负债40万亿,M2印了 103万亿的钞票,影子银行大约27万亿,于是形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了大量产能过剩,推高了房价,形成经济泡沫。”
事实上,关于外汇占款、银行存款、M2、债务危机、准备金率、钱荒的关系从下面的模型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
为了研究方便,特作如下简化假设:
整个社会所有企业整合为三级产业,顶级最终产品产业、中间加工级产业、原材料级产业,顶级产业从央行贷款30万亿,产业循环周期为一年。
那么,该贷款被顶级产业向中间级、原材料发出订单,最终流向两类人,企业主和居民,而企业主也有个人消费,居民也有储蓄,那么,货币分成了两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前者要求购买消费品,后者要求增值,比如前者为18万亿,后者为12万亿。
当年底,商业银行存款12万亿,顶级公司销售收入18万亿,为了弥补顶级公司亏空以及银行存款寻找出路,消费信贷由此而生,12万亿被借贷给消费者,顶级公司获得30万亿收入,消费者负债18万亿。
以此类推,12.5年后,银行存款为12*12.5=150万亿,如央行一次性提取20%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150*20%=30万亿,它的含义是社会上所有的钱都没了,“钱荒”能不出现吗?
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占款接近30万亿,是基础货币的绝大部分,因此,当外汇增加时,准备金率提高问题不大,但当外汇减少时,依然维持如此高的准备金率,无异于自杀。
如果外汇占款不变,央行也无其它的基础货币发行,也就是总的基础货币不变,那么随着时间的增加,银行存款也会增加,当然对应的贷款也增加,那么债务也是与日俱增,债务危机随时发生,要防止它的发生,只有提高利率,但如此顶级产业连无利润的简单再生产也维持不下去了。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新宏观主义的储备需求是其良好选择。
另外,在降准之前,需要先阉割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