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评论家喜欢将中美经济加以比较分析,因为不出意外的话,中国有望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争高下。然而最近,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实在让人摸不清头脑。中国似乎突然只比美国落后5年。经历了连续数年的信贷扩展,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影子银行实现的,上月中国金融机构间竟然停止相互借贷。6月20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举飙升到25%。此次危机很容易让人想起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至今也尚未完全复苏。
 
两个问题由此产生。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如美国2008年一样糟糕吗?中国政府在做正确的事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并非如此。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现在所推行的改革。

中国经济的确存在令人担忧的过热问题。信贷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房地产价格,尤其在沿海城市,一直飙升。这通常是一个坏的信号。在贷款方面的大幅上涨,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引发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包括其他类似的危机。在这些情况下,当不考虑后果的恶性投资发生亏损,导致银行破产之时,借贷将会停滞同时公众信心瞬间蒸发。此时政府不得不介入,向一些银行注入流动性,同时敦促其他银行恢复借贷。
但中国的现状在一些重要方面与美国又有所不同,中国有一个极高的储蓄率。中国所有银行都受到严格监管:他们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存款的75%,并且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已经对银行资本实行了巴塞尔III协议。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这就引发了其一个弊端(太多的贷款去向国企),但有一点好处,当这些贷款变成坏账,国家不需要全部收回:它可以告诉银行继续放贷而由它来决定如何以及何时来处理这些损失。实际上,中国这个国家可以扮演着整个经济的破产法官,监管债权人,用一种有序的方式化解疼痛,最重要的是,保持整个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中国的现金危机也由不同的原因所引发。2008年,美国银行间市场冻结是因为银行拒绝相互间贷款。中国上周银行间市场冻结是因为央行本身拒绝注入流动性。尽管一些银行在季度末尾临近之时对现金有大量的需求,中央银行还是作壁上观,允许利率飙升并表明抵制信贷规模恶性扩张的决心。
任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对于惩罚过度放贷行为来说实在是一个残酷的措施,同时也给挥霍无度的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但这也存在着连累其他机构的风险。由于央行的不作为,关于银行违约及自动取款机现金亏空的传言纷至沓来。6月24日中国股市遭遇了近年来最惨烈的一天,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5.3%。央行的不作为使得人们对银行业的信心大幅下降。幸运的是,当局政府最终意识到此次危机的严重,并在6月25日出面对市场进行安抚。
现在的重点应该在于整顿金融系统,调整资金组合。让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将帮助他们吸引那些潜伏在影子银行体系中的资金。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也将有助于区分存款的类别。
政府还需要冷却过热行业同时对其他行业放宽政策。应该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扩大房产税试点。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目前由国企主导的铁路,通讯等行业的私人投资。这将释放一部分银行贷款,将其引入至其他行业。
实行这样的改革需要时间,并将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据市场调研公司Dragonomics预测,明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能只有6%。从中国已经习惯的两位数增长率急剧下降,大大低于政府今年7.5%的目标。这可能会引发政府一连串的焦虑。然而不这样改革将会有更多的不良贷款和非生产性支出。中国是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已经摆脱了过去经济增长的难题。但如果放任泡沫持续扩大,那么将会重蹈与美国相同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