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这正是《三峡好人》屡屡斩获电影节大奖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导演偏偏无视于脚下的热土
在刚刚闭幕的第14届智利国际电影节上,由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勇获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而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的韩三明,原本是一名普通矿工。
《三峡好人》已经缔造了一个传奇,斩获了七个国际电影节大奖,创造了在欧、亚、美、非、大洋洲全部获奖的纪录。而比冠冕加身更值得回味的是,原本是山西煤矿工人的男主角韩三明,凭借本色演出拿到电影节影帝头衔。与其说影帝头衔是对韩三明演技的肯定,不如说是对煤矿工人的一次致敬,因为韩本身就是纯正的煤矿工人,他是本色演出,完全不事雕琢,毫无哗众取宠。因此,我认为,煤矿工人获影帝是温情的提醒。
身为底层小人物的韩三明,本色表演自然驾轻就熟。比如,即便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时,韩三明都温和迟钝,《三峡好人》拍摄于古老的奉节县城,这里因为三峡水利工程的进行而发生着巨大的动荡: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无数家庭被迁往外地。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他十六年未见的前妻。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
影片中既有奔波,有焦虑,没有繁华,没有豪奢,影片为观众展示了一幕幕粗糙、贫瘠、残酷却真实的生活图景,让人心颤不已。尽管那么怅惘,尽管不那么诗意,尽管有些胸闷,但这正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活。获得金狮奖时,评审团主席如此评价道:“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聚焦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民众所遭遇的问题,非常有力量,也很感人。评审团成员都被吸引住,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将金狮大奖授予《三峡好人》。”
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这正是《三峡好人》屡屡斩获电影节大奖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导演偏偏无视于脚下的热土,他们习惯于追求魔幻而空洞的商业大片,回避现实,漠视民瘼,或一厢情愿地意淫历史的艳遇,或沉浸在不知所云的编造中,或不遗余力地进行着脸谱化创作,或在情色中完成打情骂俏式的挑逗。
香港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何漪涟曾表示,出色的文学作品都能浮现出作者对当代社会处境的深入反省。文学作品如此,影视作品亦然。导演有选择性使命的权利,但更有直面现实、关注民情的道义责任。面对庞大却不无悲伤的煤矿工人这一群体,有多少导演表示了足够的关注和起码的敬意?有人说,贾樟柯在《三峡好人》中延续其人文思考,在即将消失的奉节古城里,几个小人物在寻找、确认和分离,纯粹而真实,折射出中国正在经历的历史,贾樟柯的电影背负现实主义纪录和审视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