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773 12
2007-10-17
原题:中国高教需要高质量的“规模第一”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据报道,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经过短短数年的艰苦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这一佳绩每重温或检点一次,都会让人备感欢欣鼓舞。这是一个事实:去年7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明确指出,到2005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学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规模第一的佳绩,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以“穷国大教育”的形式发展出来的。其中,不仅凝聚着政府及全社会对发展高等教育的投入与重视,也凝聚着全体人民对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所做出的支持与付出。
   
    中国未来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需要有更加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作为坚实的基础。但是显然,“规模第一”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质量第一”。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更大的任务是必须追求高质量的“规模第一”。因此,也就在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经过持续数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积累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因此要认真把握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节奏,将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
   
    不再仅仅沉迷于规模第一的欣喜之中,而将高等教育发展重点转向提高质量上来,是一种可贵的清醒与务实。不能不看到,高等教育经过连续多年跨越式发展,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图书设备缺乏、管理相对滞后等矛盾逐步积累。与此同时,贪大求全之风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兴起,学院争相升格为大学,理工科、文科大学纷纷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迈进,有的地方圈地兴建大学城,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高校录取乱收费、招生黑幕、学术腐败、考试作弊等问题,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能否经得起就业市场检验,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实现从规模世界第一到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之间的跨越,已成为一个令所有人为之思考并焦虑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在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就曾动容地说道,“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总理所焦虑的,也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如果说,中国之大,人数之多,发展之切,需要有“世界第一”高等教育规模与之配套。那么,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由大规模到高质量的转变,我们则需要从办学体制、人才观念以及思想解放各个方面来着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18 09:01:00

大家认为我们现在那些背着十多斤的书包到处上兴趣班的小学生里能产生几个大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1 00:05:00
不能急,得一步步地走出东西来,这个不能严格按照某种路来走,应该走出自己特色,那自然就会有效应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1 09:56:00

教育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较高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为新增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回顾一下韩国的发展历史就可以明白,教育在韩国经济飞跃的过程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韩国的教育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更非中国可比。这里反映出两个问题:

1、中国大学的毕业生能对产业发展作多大贡献?看看各大学校毕业生的质量,是不是在逐年提高?嘈杂拥挤的教师里,教授漫不经心上课,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前沿知识?教育投资的支出方向更为可疑,恐怕都花到大楼建筑上去了。

2、产业发展对就业作出了多大贡献?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多是低层次产业,这些企业需要招募的是简单劳动的工人,不要大学生;偶有几个高新科技企业,大学毕业生又 不够格,而在毕业生实训环节上中国又没有德国或日本那样的制度安排。

有这两个问题存在,规模大的意义在哪里呢?网络教育等教育方式可以每年注册庞大的大学生,无知者为此狂喜吗?

在人才方面,质量的重要性从来就是第一的,不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吗?

发展,是增长能力的增长,不是数量的简单提高。还是考虑一下如何提升教育品质和改革教育体制的问题吧。


sfhsky  金钱 +20  奖励 2008-11-12 16:49:5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00:48:00
培养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大小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23:19:00
当时的领导现在该看看民众对于教育改革的真实看法了,那些鼓吹教育产业化的人又在为自己辩护,那些带头实行教育产业化的官员在不断的升官发财,而现在在很多地方辍学率去上升,很多农村的孩子因为学费而退学,很多城市低收入群体因为学费而出现了家长跳楼等惨不忍闻的事情。想想那些孩子长大后拿什么来爱他的祖国!(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也值得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