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谢谢你把我拎出来对比一番,我有没有学术水平,是不是公共知识分子,你愿意了解就了解,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言之有据。^_^
王玉霞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一个充其量跟外行讲讲经济学原理,几乎没发表任何学术文章的人,也混成了博导、教授,是一件很令人悲哀的事情。
更受不了的是,到处炫耀其与张五常、黄有光熟悉的关系,写些杂文,骗骗小本科生。
也许我说的有点过分吧,到不是对此人有多大的成见。 关键是我们还有产生这种人的土壤!这是最要命的。
此人还是有向学之心的,暑假清华的高级微观和计量的培训班上还看到了她的身影。
从经济学发展历程上来看,处于变革关键时期的社会,往往是最容易出经济学家的社会,比方说17,18世纪的英国,18,19世纪的欧洲大陆,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和美国,倒也从来不局限于“盎格鲁-萨克逊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21世纪中国的变革和经济学素材,无人能及。以中国人的智慧,产生世界第一流的并且彪炳经济思想史册的经济学家,或许是历史的必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3 22:39:02编辑过]
呵呵,猪头兄看来怨气不小啊.
不过我想是这样的.怎样是"经济学家",谁是经济学家,倒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个人口味不同也很正常.大家可以见仁见智,发表见解,一霎春和nie两位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他们两位虽然是斑竹,但既没有删别人贴(水贴除外),也没有封别人ip,如果你看法不同,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各说各话好了."山头","门户"云云,是否言之太过?
希望我们的论坛多一点“经济学狂热青年”,多几个人来开山头。
平心而论,NIE与一某春的贡献还是大的。
不过是建议不要再讨论具体某个人是不是经济学家这样无聊的话题,不要再讨论谁比谁高下。因为几乎所有参与这种讨论的人都不够格。当然也包括我,连经济学青年都不算不上。
呵呵,您批评我,我一揽子接受;您一夸我,我可就坐不住了。贡献万万谈不上,唯一地起了个网名,倒还颇感自得,看来也不能让您满意。不过,反过来讲,您的网名可不大好称呼,讳作ZTZN么?怕被人误会为“转贴转粘”,其实我相信您的贡献都是原创的。所以还是叫Z兄吧。
Z兄啊,不知您何以从对王教授的评价引申到“是不是经济学家”这样的话题,就我所知,本论坛似乎还没有像样地讨论过这个话题。除了本版曾经转贴转粘的“江西籍经济学家”,那本来就是带点娱乐成分的,以Z兄出言之严肃,想必不是就此有感而发;那么是新制度版nie版主置顶的那个讨论帖么?看完了nie在那里面提出的所有问题的人,都应该清楚nie不会是抱着“这样无聊的”用意。所以,想来想去,我就有点ZTZN了。
倒是Z兄在七楼对本论坛提出的殷切期望令我感动万分。但是术业有专攻似乎是经济学发展不可避免之趋势(此判断基于实证的而非规范的),在Z兄提到的经济学家中,田国强不一定知道张五常的“上河定律”,张五常则一定不知道田国强的“Lindahl correspondence”,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Z兄将很少人知道罗默、转形和数理马派这一事实归咎于萨金特、模型识别和资产专用性的流行,未免令人满腹委屈。就Z兄提出问题的方式而言,这可能还不是一个理论竞争的问题,更不是一个经济学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起码的理论共存的问题,不知Z兄为何因此而不快呢?
至于“确认谁懂不懂西经(和新制度)”,“萨金特、模型识别和资产专用性”当然是比“罗默、转形和数理马派”更合理的评判指标(在这里不必争论“西经”和“新制度”的定义吧?),但是不是因此而升格成经济学家,我没说过,nie没说过,z兄您说呢?
另,我很喜欢“山头”这样的风趣说法,但绝没有要做大当家的意思。
最近有关王玉霞的两个帖子在本板块下异常,为了弄明白此人是谁,翻看了一下以前的帖子,倒是想说几句:
1,网络的生存环境也如此恶劣,需要大家努力改善。举例来看,一个关于王玉霞讲座的消息预告,绝对零度因与王有师生关系,说了一些在我看来能够接受的恭维话,有些人就搬出茅老先生,损了王一通,你说绝对零度会不会郁闷一天。
2,学术争论,最好是就观点而言,不要一开始就加上这人水平太差的评论。
3,每个人似乎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很多时候,一些名号是别人加上的,比如什么什么家,不要太在意这些。
希望论坛能朝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引用猪头猪脑在2004-10-23 11:49:19的发言: 政治经济学论坛不讨论政治经济学问题,似乎一讨论“劳动”“价值”就不够份。也是,到底有几个人说得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前沿在哪里?有几个人懂得日本的数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有几个人知道罗默的成果?又有几个人知道“转形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来听南开的同事讲,中国人民大学在政治经济学上在优势,林岗、张宇、孟捷等人成果非常前卫非常深刻。现在看来学生水平值得怀疑。
这位猪兄所言极是。
政治经济学论坛应该多讨论西马的东西,因为我的感觉是中国还没有曾经出现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更别说马经济学家了(I wish I were wrong)。真滑稽,不是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4 0:34:37编辑过]
网络本来就是倡导言论自由的最好场所,只要不触犯道德地线,只要不违法乱纪,大家谈谈看法又如何?如果看到和自己唱对台戏,就觉得不舒服,那未免也小气得紧。
绝对零度和王有师生之谊,这点大家也看得出来,但绝对零度并没有因为大家对王的不同看法而抱怨,这是一种大度,一种胸怀,俺是pfpf的。如果ztzn也学会了这种胸怀,可能就不至于这样发牢骚了。
天气冷了,太生气会伤肝
一个家庭中,有人喜欢白菜,有人喜欢萝卜;有人表达意见温柔些,有人挑剔些,有人暴躁些,这恰好反映了人的多样性。
俺是希望这个论坛能够更加百花齐放,不能因为没有人讨论西马,就以为缺少什么。不能因为用西经的标准来度量一些经济学现象,就以为立场出现了错误。
毕竟小平同志开创的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发展轨迹,没有人能够使之倒退会那个黑暗的年代了。
其一,中国必须建立的自己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目前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哪怕是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的社会现实,西方经济学仅仅是分析手段和工具(当然香港等少数地区可以除外),除非你离开中国;中国的经济学界还处在小儿”xx学语“”东施效颦“阶段,没有出现亚当。斯密,甚至马克思这样有系统贡献的伟大人物;
其二,不管是中国的经济学家,还是经济学青年,或是经济学人,必须将自己的理论立足在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立场,而不是如《报道中国》所报道的,成为少数新兴发财分子或转移国有资产为己有分子的雇佣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4 10:33:31编辑过]
王老师写的文章我看过一些,我很欣赏王老师的文笔和所写的各种社会现象,我认为她的文章是我们经济学专业或者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最好的读物,她能够把经济理论天衣无缝的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去。我本人的导师也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喜欢他们写的文章。他们的文章之所以可以发表和流传,使因为他们所写的是我们想到的而自己又写不出来的。
我请敬告某些同志发帖子,请不要攻击别人,请你们友善一点,请你们换位思维一下思考。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请你们自重一点。。
我的天啊,居然在一帖里看到这么多斑竹,贵宾,vip,太荣幸了。我要哭了。。。。[em20][em20]
还有楼主,似乎也很牛。
不在此帖留名我会后悔的
[em17][em17]
[em17][em17][em17]
我喜欢王教授的文笔,希望王教授的课堂,她的字里行间都有着深刻的道理,不仅是学科的,更是人性的
经济学不就是用来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么,深入浅出的解释一些身边的见闻,我们搞经济学的身边都是懂一些经济的,但是全国全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学者,嗜好经济的人,我想我们有责任推广经济学,智用经济学来为我们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我知道我们的目标都是同一的,但是方式方法会有不同,希望同行们多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求同存异,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谦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22:13:36编辑过]
无论经济学是在与现实渐行渐远,
还是在不断完善理论之身,
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她是在发展的,
至少证明她还拥有活力与魅力.
不能要求你我每一个人都来推动她,但我相信总会有人类的闪光能完善她,
而且我觉得总会有"不入流者"会在"偶然"的时候在某个方面让她接近现实.
学者,魂也!
盖以汝为利门,怎可贪求于他人之索利之道?
我们的学术之所以进步缓慢,就是因为我们从不独自思考!总爱去剽窃别人,或者是把一些原有的东西加点盐水调和一下,变个色彩,变点味道.再拿到市场上去卖!实际上我们什么新东西都没有发现!任何旧物品都没有被改进!
距离产生美,我对王玉霞的了解只限于她在经济学家茶座上的文章,对她印象不错!
樊纲 (Gang FAN),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专业;1985年至1987年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19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