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恐慌情绪的蔓延,年中考核等因素,银行为了收益不惜“铤而走险”的扭曲行为,为“钱荒”埋下了祸根:银行管理更加偏重盈利性,而相对弱化了流动性和安全性。
每到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考核的压力经常使得银行必须将眼光短暂地回归到流动性,但却从未形成大面积的所谓“钱荒”。存款保险制度的缺失带来道德风险,这都促使原本充足的货币突然变得如此紧俏。
近几年影子银行火热,银行借助信托、券商的通道业务频繁,资金杠杆率非常高,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预留极少,资金运用达到极致。
“钱荒”背后是银行对于盈利性肆无忌惮的追逐,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ZF隐性担保造成的道德风险和行为的扭曲,即银行可以大胆地去赚钱,而把最终的风险丢给Z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