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3-7-11 17:19: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17:33:41
无可奈何的克强经济学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17:43:31
这个名词已经成为热点了,谢谢楼主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18:06:36
看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19:35:47
kh772002 发表于 2013-7-10 14:04
你对推动改革有没有研究呢?好吧,我解释清楚一点,这是说大改革,而且一些已经达成共识的改革已经 ...
你好,对方说没有价值或许只是觉得你说的虽是对的,却不能“落地”,从而没有价值。总结你的观点,就是改革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时机),要识大势做大事(中央刚刚提出)。但是严谨的或者说能够落地的东西应该说明何为所谓的时机、怎么样判断时机是否成熟、人为推动或许会带来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危害二顺势而为不会形成这样危害?如果你有这样东西支撑你的判断那就不会被别人说没有价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19:35:52
这不是经济学,也不是政治学,只是把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0:15:53
城镇化改革刺激着经济的血脉。没有新农村建设,哪来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隐藏于背后确有农民新农村的房子转卖给县区的买房者,短期利益获得者长期利益损失。政策是要灵活变动的,只有打击不劳而获者才能保证更广大人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0:33:50
希望能给中小投资者带来一丝转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0:49:15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1:06:58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1:52:20
我觉得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没有危机,而是利益集团越来越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2:00:42
其实在中国进行任何经济改革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各个阶层是想同舟共济,没有弃船跑路的想法才行。当前中国,特别是精英阶层和既得利益阶层都是准备移民跑路,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改革没有什么意义,怀揣绿卡仍在中国裸官、裸商的人难道会关心中国当前和未来之事!所以改革的前提必须是私有产权的保护,至少要让人相信中国未来是安全的才行,不会被任意清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2:19:10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1 22:41:58
克强经济学不是紧缩的经济学,是稳健。经济改革的转型期最避讳大起大落。克强经济学实际是放缓城市化的步伐,将农村人口慢慢向城镇转移,这也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喘息和过度时机。但改革的阻力不小,地方ZF的实际执行能力也有待观察,目前的问题是能否顶住社会对经济放缓的压力推进一系列的制度和结构改革,很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0:49:15
多謝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1:36:50
有点:纸上谈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6:29:05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851949
请不要轻易给人下结论。就事论事而已,如果您有更高明的见解,可以拿出来共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6:54:26
必须支持楼主原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7:35:36
本人还是看好克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7:36:46
克强可是拿过孙艳芳经济学奖的啊啊啊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8:59:03
   有人总结克强经济学为:强化市场,放松监管和改善供给 ,并不完全。起码加上加强对影子银行、对金融风险,对地方ZF债务平台监管,此外又有引导城镇化,引导实体经济去泡沫的几个方面。这样就产生一些混乱,有人可能忍不住会质疑克强经济学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姑妄言之,抛砖引玉。
1、关于克强经济学,在经济学上归于经济政策层面的东西,是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上的检验。所以不能纯粹从经济学逻辑上去分析,就实用主义而言,参考美国和他国的经济政策,决策层基本上不管学派的争论,是谁有用就用谁的,谁无用就抛弃谁的理论,美国在1929后用了凯恩斯政策,在80年代后代又进行里根革命,又在08次贷危机后反思自由放任,进行了适度监管,杜威的实用主义影响颇深。
   2、 依我之见识, 经济理论确实是种纯逻辑争论,也各有所长,而在现实中,是要接受考验的,却是相机应用的天下,可以说没有纯粹一种理论指导打天下,基本上是混合性政策为王,反正观察到少有纯粹的某种理论贯彻到底。
    3、我个人就从克强经济学的调结构而言,存在引导高新环保行业和放松ZF审批放权之思路,不应完全属于供给学派,也不是完全的自由主义学派。实质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和看得见的ZF之手在混合使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21:42:58
社会总是在曲折中慢慢发展,好坏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5 07:17:38
要通过改革尤其是开放来促进增长,而不是什么底线论。这就是李#克#强经济学的实质。
底线论的意图是说:一旦低于多少就再搞扩张政策,这种做法还能促进增长吗?就算促进一点增长,那这种增长又很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5 12:03:49
hhj 发表于 2013-7-25 07:17
要通过改革尤其是开放来促进增长,而不是什么底线论。这就是李#克#强经济学的实质。
底线论的意图是说:一 ...
凡事皆有个临界点,过犹不及,这并非错误,改革也要相机选择时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5 12:09:26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特征是转轨,中国经济的问题出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政策要想有效必须落实到位。前段时间去办理抵押贷款,抵押登记是房管局非要求用他们自己的评估机构,费用高出一大截,不用就不给办。这些现象的存在有多少克强经济学都是没用的。"
    的确如此,微观上的官员会因为利益而偏离克强经济学的指导,这是执行力的问题,下面的人,微观的主体,会不会只顾利益而无视上层的改革意向,是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6 07:55:58
kh772002 发表于 2013-7-25 12:03
凡事皆有个临界点,过犹不及,这并非错误,改革也要相机选择时机的
很对,因此10年来中国总是不能“相机选择”,因此总是不能改革,恐怕直至完蛋,都没有相机选择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6 11:53:53
我们不能用停滞的眼光看待改革,1、首先改革不只是精英的事,固然顶层设计重要,但是民意的变迁也是一种必要的改革,信念在先。2、况且最近的系列改革已经是在进行,贷款利率放开、大量下放取消审批权,中小企业减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 10:35: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 15:20:13
selers 发表于 2013-7-11 14:42
赞同,问题是某汪姓总理都把中美比喻成夫妻了。。这仗恐怕没法打。。。。
呵呵,这比喻打的,我到现在还琢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 15:50:39
该不该,要不要,能不能,还是要分清楚的吧!比如,户籍改革,法制改革。光治标不治本?甚至标都治不了的?不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