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我被邀请参加优秀毕业生访谈的分享会上,给很多同学分享我的考博历程,以下是我被访问的题目,我整理后给大家分享,希望能传递正能力。
一、如何才能够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读博?现在硕士多了,很多人想读博士了,这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但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博士是怎么一回事,就盲目随从。所以,考博需要谨慎,以下问题在读博士前你得想明白:
1.了解自己
自己擅长什么?缺点是什么?适合做什么的工作?大家既然已经是硕士了,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做了科研了,你还热爱科研吗?读博士是否能增加我的竞争能力?不读博士,我失去了什么?
2.了解博士
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词:科研(Research) 。博士阶段是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人。客观来说,我是这样了解博士的:
(1)在这个急需创新的年代还是很需要博士搞研究的,这是读博的社会价值。
(2)读了博士,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教诲,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能力不提高都难,也对以后的人生发展都颇有益处。
(3)读了博士,你的起点确实是不一样,看问题办事情的思路也可能不一样,社会名誉也会不一样,这些都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起点。
(4)但是,博士跟硕士的要求很不一样,难毕业、难就业,不仅需要高智商,还需要高情商,对人的能力,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差别还是很大的。特别需要静得下心,忍受更大的科研压力,摆平和有车有房同龄人的心理落差,耐得住寂寞。
因此,读博≠赌博,大家需要对上述问题加以仔细思考,如果没有毅力做科研,只想混学历的话,那么博士不适合你。
二、考博复习期间,有想过要放弃的念头吗?什么让你坚持到最后? 我为考博做准备的阶段,会遇到不少困难,而且身心疲惫,出现了一些白头发。有时还失眠多梦,但我始终没有放弃的念头,我坚持到最后的原因:
1.我已经知道我要什么,走什么路,通过探索,对科研的兴趣越来越大,以前硕士毕业就可以找到科研工作,但现在门槛高了,大都需要博士,所以觉得不考上博士,很难找到对口且适合自己的专业,读博跟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
2.农经硕士专业不容易就业,报考公务员局限,找企业也局限,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个是公认的。反而,读博可以增强竞争力。
3.本科四年的探索,让我觉得要专心致志往一条路子走下去,不能一事无成。研究生三年又已经付出那么多的青春、热情、汗水,既然坚持下来了,如果一旦放弃,意味着前期的努力可能都会白费。考不上博士,可能意味着未来的人生道路会有曲折的过程,不能继续我的科研.
4.从研一开始,同学朋友都知道我志在考博,很多人关注着我,如果志向不坚定,左右摇摆,会让人看得出是没出息的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咬咬牙,挺过去。
三、什么时候做考博得准备比较好?家人朋友都支持你考博么?考博之后的经济来源是怎样的呢? 1.对于十分热心科研的人而言,考博准备越早越好,因为目标定下来之后,就可以对考的学校、考的导师、考的专业、考的内容和书籍有一个充裕的时间进行了解和选择。如果说是复习考试,要看自己的基础知识、应试能力和所考学校的难度而定,一般而言,只要静的下心,做好2-3轮的复习计划, 在研三开学就需要开始系统、全面和封闭的复习,不要分散精力,就很大可能考上。
2.说真的,我父母虽然文化不高,但很开明,有长远的眼光,一直支持我的选择,支持我考博。因为他们都认为,虽然家境一般,只要我想继续读上去,他们就会尽力支持我。
3.考博之后,三年博士的费用是公费的。而且,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待遇较好,第一年,纯补贴是1500元,第二、三年是2500元,我跟的导师课题较多,且为人慷慨,每月给的工资也不少,再加上努力争取点奖学金,应该足够自己生活了,不会再给家庭带来压力。
四、看到师兄在科研写作方面都获得不少令我们羡慕的成绩,那师兄在写文章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么? 过奖了,我在研究生期间才开始搞学术,进步得也不快,我也挺羡慕本科开始搞学术的同学。文章方面,我承认我的写作能力是很差的,只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坚持了下来,并得到高人的指点,才取得一点点的努力。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的体会是:
1.文章要多写多练,平时自觉写一写文章和日记,我平时喜欢写经济学时事日记,从1000字到5000字,再到1万字,慢慢就把写作能力提高了,也就克服了写作的恐惧,习惯写作,到后来,完成一篇硕士论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2.要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创作。一方面,学术论文是结论性的文章,需要得出结论。所以,写作前要大量占有数据,可以文献、年鉴、调研等方式获取,再提炼观点,形成观点;另一方面,学术型文章要有创新,创新来自于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背景可以从时事、生活中提炼命题,找出实践意义,而研究现状需要通过文献综述,跟踪国内外同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创新点,挖掘学术界对这方面研究的观点、不足与空白,最后再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则可以诞生一篇比较好的文章。
3.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文章的初稿完成之后,可以说只是一个很粗糙的成果,离优秀论文还有很长的路,还需要对照优秀的文章或通过和他人的交流,进行文字精简和补充必要的论证,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文章。
五、在考博或做科研遇到困难时,会不会感到压力比较大,师兄是怎么舒缓压力的呢?在考博或做科研过程中,由于基础不好、浮躁心态、缺乏指导,且对自己要求过高,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如投稿后没回复,觉得写得不错的数篇文章被老师批得一塌糊涂并勒令从头来过,数据收集得不合预期,一开始的两年内,我会觉得无所适从,压力好大,心情失落、失眠多梦。但我始终不放弃博士梦,所以,经历多了,量变到质变,脆弱的心灵也被磨练得很坚强,认为困难虽然无处不在,但不能妥协,解决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以下是我舒缓压力的方法:
1.先让大脑暂时缓一缓,转移注意力,打打羽毛球,写写书法,玩玩手机游戏、看看喜剧、听听励志的歌、玩玩QQ聊天,给自己放松一下,调整之后,觉得压力没那么大了,再进行。
2.做学术也是个体力活,在压力较大的时候,还是要懂得暂时放开手中的东西,休息片刻,调整状态,再试图解决。
3.懂得求助,做学术不是关起门的事业,而需要经常沟通,一方面,可以在网络上找方法,另一方面,科研请教老师和朋友,请他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