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3342 27
2013-07-12
1 论文标题
The Role of Health Status on Income in China
2 作者信息
Xie, Ruizhi
Awokuse, Titus O.
3 出处和链接(比如,NBER working paper No.11000)
Selected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s        2013        AAEA        &        CAES        Joint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August        4-6,        2013.
4 摘要
The economic benefits from improving health status are obvious, yet there remains a lack of agreement on how to quantify and compare the benefits and the accompanied costs. In our study, we extend Liu et al. (2008)’s study on the role of health status on income in China and examine whether their conclusions still hold under new specifications and in a broader time horizon. Our results show a larger impact of health status on income after replacing household income with individual income. We find this effect becomes even more pronounced in the 2000s. Moreover, our results show 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income,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over Liu et al. (2008)’s work and is in line with other empirical studies. By admitting the endogeneity issue, we find the impact of health status becomes even larger after instrumenting health status. The results of GMM estimation, which allows for efficient estimation under heteroskedasticity of unknown form, are consistent the IV estimations.




正文链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12 21:55:58
其实相对于实证方法,我更关心的是逻辑关系。比如说为什么健康和收入会相关?这方面我的文献看的不多,而且是很久以前看的了,就记得一个Grossman模型了,也就是人力资本模型在健康领域的一个扩展,其实我觉得Grossman做的还是很成功的,他把原本用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模型,加入或者修改了一些假设,使得更加适合分析健康投资的需要。说到Grossman模型,我又发散到了一个相近的问题,即如果把人的健康状况看做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而教育水平是另外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那么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当是怎样的呢?该如何实证呢?Becker在他的"Human capital"以及后来的讲座中强调过,不同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有互补性,即教育水平高,通常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不过我觉得这个论断对于他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信念,并没有明确地给这种互补性做出深入可信的分析。另外,在美国,可能教育水平高的人,健康水平的确较高,Becker自己就是一个例证,但是在中国这种分析是否成立呢?毕竟在广播报纸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或在校园中听到的经常是知识分子“过劳死”之类的坏消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3 07:58:57
rudi 发表于 2013-7-12 21:55
其实相对于实证方法,我更关心的是逻辑关系。比如说为什么健康和收入会相关?这方面我的文献看的不多,而且 ...
@epsilonzhang  @remlu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3 19:51:25
把这篇文章看了一遍,感觉identification不靠谱啊,他用的是跑一公里是否困难来做自评健康的工具变量,要是这样可以的话,那工具变量也太好找了,CHNS不要有太多的体侧指标啊。刘国恩用“是不是知道膳食宝塔”做工具变量,要比这篇文章好。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一个是更新了数据,一个是采用了不同的收入度量,但它的工具变量不靠谱,所以结果我也没细看,我觉得它恐怕会go nowhere.
收入和健康关系这一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说真的,外生的影响收入的政策冲击相对容易找的到,反过来外生影响健康的冲击是不大好找的,我认为最好的可以利用的工具变量是流行病侵袭,比如非典禽流感之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3 22:46:41
remlus 发表于 2013-7-13 19:51
把这篇文章看了一遍,感觉identification不靠谱啊,他用的是跑一公里是否困难来做自评健康的工具变量,要是 ...
我审稿肯定枪毙,不会给任何机会。

IV的选择算低级错误,我的判断和你一样,这就是一篇会议发言稿,go nowhe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4 00:54:36
各种高手,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