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不错,一帮专家只会抄国外,中国的会计现状和国际接轨其实很远
试举一例,2000年非货币交易用公允价值,后无法实行,改为历史成本
会计准则和制度应有一定的严肃性,不是儿戏,现状是看国外的规定抄一下,根本无可行性,又胡乱修改,最后自相矛盾,实务无法操作
会计是PRACTICAL的,其实所谓专家真是而而
我国的所谓"专家"好多只会闭门造车,大多是"做学问"的高手而实际却很大一部分是赵括一样的"人才",问题是正是这些"人才"真正控制着国家的权力部门!
理由很多,不过最近工作太忙,不能系统整理,其实不只是会计立法,做任何一种事情都不应只听专家的,如果什么都有答案,社会就不用发展了
立法:听专家的社会我管它叫精英社会,听实务工作者的社会我管它叫职业社会,听大众的社会我管它叫民主社会。
由于政府立法成本计,中国目前应该向职业立法的社会迈进。
我认为: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还只能是您所谓的精英社会,不过现在应当是处于过渡阶段,一些情况下实务工作者可以参与进来,但是我觉的民主社会是不可能的,想想立法听大众的,可能吗?美国总说自己民主,但是事实上民主吗?只要有国家在,有利益在,有利益矛盾,最理想的只能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翻翻的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就知道中国有多少是从别人的会计准则"借鉴"过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国内专家曾经居然热烈争论:
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应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好呢?
OR还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看来,不管什么都可以与国际接轨!又不管什么都可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
其实很难说哪个会计准则好.
最有利于推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