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7
今早我一个人在卧室飘窗上静坐,忽然,听到开门、锁门的声音,心想:“老婆出门了、干么去呢?”坐了约半小时后起身去吃早餐,见我静坐前还躺在书房睡觉的儿子不在了而老婆大人坐在电脑前不亦乐乎:原来俺静坐时的判断是错的,心里还挺自在的。
从上述小小的故事里,我发现了人的3各认知特点:
第一,逻辑性,“儿子在睡、老婆起来了、有人开门出门:老婆出门了”;
第二,印象与前提具有执着性,我静坐前留在脑子里的“老婆起来、儿子在睡”的印象并不是动态的,而是像照片一样留在脑子里,是静态的、固定的,因而印象与前提是执着的;或者说,模块化、定格化的信息是元信息;
第三,随机PS(photoshop)性,人的认知具有万花筒特点,即具有将各种印象(元信息)随机胡乱修饰、剪接、复合、视觉创意、影像颠倒甚至声音特技等PS技术(因而也具有创造性的意义,往往是无意识的---静坐中可以体会到一些些);当然,深刻的印象在随机PS中具有更大作用力,因而往往主动“坐了上席”;人的认知思维这种随机PS特性,往往会打乱逻辑,即将逻辑前提置换或放大结论的“准确性”。例如,在上述小故事中,我下意识里其实有一个“老婆爱出门”的重大印象在PS我的结论,即:这个重要印象修饰或放大了“老婆出门了”的结论,从而将有“印象固执”或“前提固执”导致的错误结论显得更加可信更加“确定”。因此,人对印象与前提的固执性与将各种印象随机PS的特性是人们逻辑演绎出错从而认知出错的根源。
魔术之所以给人惊喜与惊奇就是因为:他首先强化你的固执印象或固执前提(眼见为实等常识,例如镜子照物、或敲出玻璃的响声---这都可以“PS”出来),其次,在你的眼皮底下置换了“你的”预设前提或预设印象(而不是刘谦的);最后,得出了一个让你意外的结论(“你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例如:手穿玻璃之所以让我们意外,是因为穿的是“我们的印象里”的玻璃或者“我们印象里”的手;但是,实际上穿的“不是我们印象里的”玻璃或手。 揭秘刘谦的魔术在逻辑上不难,难的是其制造“机关”的技术---这是他的秘密;掌握了这个秘密,你和我都可以玩这个魔术了。
营销的手法其实也一样,即利用“心念前提置换”与“心念PS技术”。我一个学生在深圳一家房产公司实习半年回来后,对房产市场信心满满的了,他说:公司里的人说“30年前的房价与工资收入之比比现在高多了”;似乎目前的房价远没有达到高位。我以前在做一个保健品营销时上线培训我们时说:你们要让客户明白,1是健康,金钱、地位、美色等都是1后面的0,0最多、没1都是没意义的;似乎不买保健品就会一切归0。这2个故事里,灌输者都置换了前提:第一个故事里,将人们房价够高的前提置换成不够高、因而结论是还会涨;第二个故事里,用“健康重要”的大前提替换了“你健康重要”甚至“你需要保健”这个小前提、因而结论是“保健品最贵你也应该买”。此外,这2个营销小故事里,作为营销员的学生和我,都希望客户相信我们的逻辑,因为我们依赖这个发财,因此“希望别人买、我发财”的这个心念(元信息)又放大了或亮化了(“心念PS技术”)新结论(房价还会涨、一定要买保健品)!
总之,人们的认知错误往往是因为印象执着或重大印象的PS,而人们受当受骗则因为前提或假设的被置换或重大印象的PS被人有意利用!既不让别人给骗了,也不让自己给骗了,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人是人而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