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462 2
2013-07-18
简而言之就是持有时间越长,税率越高。

众所周知,高房价有绑架ZF、银行、抬高经济运行成本、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等诸多危害,而通过限购、保障房等行政手段调控均被证实作用有限。在需求方面:虽然有限购等政策,但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社会资源向城市集中以及产业衰退、股市不振而导致的大量社会资本集中在房市等原因,需求在短时间尚不能减少。而供应方面,因为ZF土地财政、保障房有限以及以投资为主的二手房业主在价格平稳且略有上浮的行情下多数持观望态度等原因,使住宅供应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在供需基本均衡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降低房价实在是杯水车薪!目前以央企和其他大型地产商资金充沛不易断裂,同时,大量数据表明,一线城市住宅空置率常年居高不下,且大量空置住宅并未投入房屋出租市场,根据供需原理,如果二手房供应量大增,将打破供需平衡,那是否可以针对资金量较小、市场能量较弱且市场反应迅速的存量房市场(二套房以内)征收以持有房产时间或约定某一起始日期为依据的递增税,以抬高持有成本、降低市场价格优势的办法缓解高房价的症状呢?
例如:假设A于2008年1月购买一套住宅(第三套房),从购买之日起计算或按某个约定时间如2013年1月开始计算,以5%或更多的基准税率以每年递增1%或更高征收递增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A继续持有,那可以预计未来的持有成本会越来越高,而同时,与其他同期(二套房以内)或比A提前出售的住宅相比缺乏价格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符合经济原则的方案是立刻抛售,通过这样的办法引发二手房市场的供应量快速升高,从而降低商品房住宅价格和空置率。





==============================================================================



这个理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假设按某一规定时间统一计算,那么在同一个时间里,所有二套以上卖方的税费成本是一样的,因此无法形成价格差异。但对于二套以内卖家来说,差异巨大,因此也有一定合理性。

欢迎各位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19 09:35:48
个人觉得,从增税的角度来促进房价下降,作用比较有限,而且,最终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消费能力和经济实力并不强的低水平消费者。
首先,关于这个递增增税,税率怎么定?定的低了,没效果,而且一般来说,大城市,手上有几套房的人,这方面影响对他们做出决策的干扰,不会很强!如果定的高,则会有些影响,但是,这就有另外的问题,高道足以影响他们觉得的税率的开征,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法律程序问题,在这个程序里面,由于这种新开征的税,势必影响到利益集体,尤其是目前来说有一定经济能量(可能也有相应的政治能量)的团体,他们的阻力一定不小。再退一步来说,就算国家做出了这种决定,执行阶段,阻力仍然不会小。地方ZF可能在执行中,并未按照这个意思来做。这点,在前面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也出现过。
所以,总体来说,这种新开征税种,个人觉得从技术上和执行上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且,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让真正需要租房的人来承担这种后果。

另外,个人觉得,降房价的措施,是有前提的,1就是需要弄清,目前存量房到底有多少?真实的供给关系是如何的?
2。房地产商和房产投资人,之所以敢这么捂盘,是凭借着什么?个人觉得这才是关键。比如,房价上涨,这里面牵涉到房地产商、ZF、国内居民甚至还有国际热钱的炒作。他们每一类都有自己的资金链条,而且这些资金链条还有交错。比如,上个月说的钱荒,说的就是ZF增发的货币,通过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来进行投机、空转、获利,最后转的太过了,为了牟利,不顾风险(也就是说的时间错配),加上原有预期出现偏差(央行没有放水)导致出现同业拆借利率高涨。这也说明金融机构没有真正做到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的作用。或许,这也正是房价高涨的一个助力。房地产商正因为有银行、信托给它筹钱,所以,它可以不慌,建出来的房子才敢捂盘。如果真正断了房地产这条补给线,他们估计就慌了。当然,国家也不可能真的断了它,真要断,也不会过猛,因为国家要的是房产价格下降,而不是房地产崩盘。
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你有帮助没! 嘿嘿!能力有限,多多包涵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12:26:28
oly75 发表于 2013-7-19 09:35
个人觉得,从增税的角度来促进房价下降,作用比较有限,而且,最终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消费能力和经济实 ...
对于增量的办法并不多,可操作性也不高,因此我才提出了对于存量的办法,但我自己思考的也不是太清楚,这个办法的弱点我也进行了更新,可以参考问题分割线以下内容。


存量房的数据,已经有部分机构和媒体提供,由于调查难度以及方式的差异,但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数据,但基本论调是在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存量房比率非常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