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3-7-23 23:18:12
postcam 发表于 2013-7-23 20:40
我觉得不能称为一种经济学理论吧,在理论上没啥发展,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更多的是炒作概念的噱头吧?
有这个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3 23:21:53
yehaido@yeah.ne 发表于 2013-7-23 22:23
宏观调控措施也能被称为“xx经济学”?
关注了这么些,我也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系列的policy,而不是economic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3 23:35:59
经济学的入门门槛不高,经济规律的掌握门槛不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0:12:17
标记一下,记得回来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5:53:5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7:59:37
克强经济学提出时克强本人并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8:09:44
应该多发挥市场的作用,现在正常的经济运行被介入太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8:19:23
目前克强经济学显示了一些特征,那就是去杠杆化,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但是要形成理论还有很长路要走,总理出自于经济学专业,自然对治理经济还是有一定自己见解的,前些年的过度投资正在被当前ZF消化。从最近利率市场化加快来看,本届ZF有很大的决心和很强的行动力,但阻力也不小。克强经济学希望能继续推动国家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8:26:42
关于克强经济学,我不太认同。现存的经济状况,根本原因在于 市场化没有彻底,中国目前产品市场化阶段已经完成了,但要素市场化根本没动,即劳动力、资本、土地尚未市场化和自有流动,强调 结构 去杠杆化等的  有点虚 。目前改革最容易,阻力最小的 莫过于 资本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然后是劳动力市场化,再次是土地市场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8:54:26
虽然是老生常谈,不过针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还是对症下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9:04:39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09:46:49
光把国家的希望放在经济上有什么用? 不如把目光放在政治改革上,缩减财政、三公消费、维稳经费,在公共建设、医疗上增加投入将解决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这才是重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0:27:26
中国经济还是转型经济,并不一定要对应成熟经济学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0:55:29
但問題是,去槓桿化必會得罪一堆權貴,裡的權力鞏固好了嗎?如果像當初周小川改革到一半被制肘,那結果還是不甚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1:14:39
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核心:减速,去杠杆,调结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2:38:14
hzl619 发表于 2013-7-24 08:26
关于克强经济学,我不太认同。现存的经济状况,根本原因在于 市场化没有彻底,中国目前产品市场化阶段已经完 ...
说的太对了,正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3:38:29
thanks for sharing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3:40:46
对克强经济学的一些理解:强化市场、放松监管、改善供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4:09:39
厉以宁的徒弟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4:12:30
鉴于大家对于克强经济学的分析已经比较详尽,本人不再重复。本人研究日本经济,从安倍经济学的角度,将当下比较热门的两个经济学派进行对比。
相对于具有些供给学派特色的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核心:减速,去杠杆,调结构,安倍经济学的主要核心有三点: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第三,以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来实现日本的经济成长战略。安倍经济学与克强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在于日本国内的经济情况与中国差别巨大。日本经济增长长期的“双零现象”(利率与CPI皆为零),安倍认为,日本长期的紧缩原因在于央行的消极政策。长期的零利率没有带来投资的增长,原因在于需求的不足。早在小泉时代,就已经开始从利率手段向量化转化。
安倍经济学有可能会产生如下经济效果:第一,流动性的提升有可能带动投资增长;第二,诱导日元贬值;第三,大量购买长期债券,压低利率。可是日本当下的四种矛盾仍然存在:第一,财政支出扩张与赤字的矛盾,导致日本国债的信誉下降;第二,政策目标与国民生活之间的矛盾。价格上升而收入不变,从而提升了生活成本;第三,货币数量(M2)的增加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矛盾,进入流通的货币数量不足会阻碍扩张型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四,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诱导公众预期,可是民众已经丧失了信息。
由此,引发对于日本经济未来走向的两个担心:第一,可能会引起滞涨;第二,产生“安倍泡沫”或“黑田泡沫”,即资产价格的增速快于要素价格的增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4:40:04
要说服咱们,还是摆出具体的理论结构和说明来
不然这些手段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总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5:36:20
giresse 发表于 2013-7-24 14:12
鉴于大家对于克强经济学的分析已经比较详尽,本人不再重复。本人研究日本经济,从安倍经济学的角度,将当下 ...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啊,欢迎积极参与微观经济学版块的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5:38:39
麻烦楼主将54楼关于安倍经济学与克强经济学的对比帖设置为精彩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5:45:57
2013年6月20日,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尽管市场资金面信心受挫,但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盼望。而央行也以坚持发行央票的实际行动,进一步表明了不放松的态度。此举即被认为是“李克强经济学”的金融新政和货币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5:58:31
happy_287422301 发表于 2013-7-24 15:36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啊,欢迎积极参与微观经济学版块的活动!
多谢,望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6:26:10
克强经济学之称,不过是一种经济学在中国决策层应用的现象。现象就是用来研究的,鉴于新ZF具有新的理论指导,新的智囊团和新的思维,固然其形成不是来自经济学家,也不是精心研究的结果,而是外部观察者和民意相响应而产生的高度总结,在下认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大家进行研究和讨论,未尝不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7:11:00
放权市场化才是硬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7:13:25
其实不管是李克强经济学还是安倍经济学,都是媒体炒作下的产物,在学术界还难以形成一个正式的书面定义,毕竟他不是理论创新,而是基于理论的实践和尝试。
我们要做的可能是对李克强经济学的经济手段进行实证分析,观察和判断其政策的优劣,也许产生效果更积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7:24:08
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轮廓已逐步清晰,只要没有大的突发事件,宏观经济政策将会维持目前的基本格局,在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财政政策会维持积极态势,但财政资金的使用有可能面临较大力度的调整,这是“盘活存量”的具体体现;货币政策不会有显著的放松,但可能会准备一些灵活的微调工具。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将会一如既往地向大力度推进。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市场上所谓的“李克强经济学”将会得到基本坚持,但在实际执行中会保持弹性。只要短期中国经济没有问题,着眼于长期的调整就会成为宏观政策的重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4 18:18:38
统筹施策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方法论

如果说不刺激、去杠杆和调结构,是“李克强经济学”的基本思想,那么统筹施策就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方法论,直接关乎基本思想的执行效果。

关注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评论之二

近日,李克强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和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这两次会上,李克强总理“定调”区间管理的宏观调控新思路。其中提到“在宏观政策框架内,各种措施要统筹使用。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时,主推调结构、促改革;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要以稳增长、控风险为主,同时兼顾调结构、促改革”。

过去,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政策执行层面,稳增长、控风险和调结构、促改革,看起来似乎是对立的。因为稳增长、控风险就意味着“保投资”,放松财政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恶化经济结构;而调结构、促改革势必要压制政府投资,实施中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大幅释放改革红利,给民间资本和市场主体以更多的活力。

现在,设定区间管理的新思路,不再“一刀切”地稳增长或者调结构,而是统筹施策,审时度势。

如果说不刺激、去杠杆和调结构,是“李克强经济学”的基本思想,那么统筹施策就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方法论,直接关乎基本思想的执行效果。这直接关系将来宏观调控怎么去调、什么时候去调、该调什么,以及短期与长远政策之间如何合理变轨、自然衔接。

统筹施策,也就是说,调结构、促改革,必须是以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为前提。唯有经济增长不触及下限,调结构、促改革才可能有稳定的环境,推进也更容易一些。而当宏观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甚至滑出增长的区间下限,那么就必须止住下滑态势,以稳增长和控风险为主。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强调要“同时兼顾调结构、促改革”。

以此观之,区间管理最终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调结构、促改革。而稳增长、控风险,则主要是为调结构、促改革奠定良好的大环境。这两个层面,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而“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改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位,也意味着将来即便需要刺激,也会相当温和、灵活、有针对性。而非,当经济快下滑到下限区间的时候,不得不依赖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继续走政府投资和天量信贷主导的经济增长老路子。各界或许也不必再对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抱有幻想。即使有局部的政策刺激迹象,也主要是着眼于民生需求,为了稳住增长下限。

说到底,统筹施策,本质上是在以系统的思维考虑问题,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仍处于合理区间的中国经济来说,进一步加大调结构、促改革的力度,确实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以统筹施策为“方法论”,或许中国经济的运行会更为妥当——既能完成调结构的战略大计,也能让经济实现更健康的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