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606 7
2013-07-21
“当前我国有2.36亿外出流动人口,其中1.63亿为外出农民工,还有7000多万城镇间流动人口。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8亿,预计流动人口将达3亿多。如果再不着手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身份转换问题,将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和阻碍。”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近日表示。------2013年07月20日 11:28  中国青年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21 08:13:27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但今年年初,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就表示,按真实的城镇化来看,城市化率不到35%。“因为2亿多城市流动人口,不是真实的城市人口。”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的许小年[微博]教授,把冉艳的状态称为“进城不落户”。“1.6亿或者2亿的农民工还不是我们城镇经济的一部分,也不是城镇社会的一部分。”

  农民为什么进了城之后住不下来?在和网友的访谈中,许小年再次抨击了这个老问题:“因为没有户口,不能享受城镇居民所能享受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这对农民的自由流动构成了很大的束缚。”

------2013年07月20日 11:28  中国青年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8:14:59
 城镇化,被认为是拉动内需的巨大引擎。但许小年认为,现阶段的打工群体,还承担不起这一期待。

  “把家小留在农村,自己住在拥挤不堪的集体宿舍里,每年就回一趟家,都没有正常的生活。靠这样的农民,社会稳定怎么能够实现?靠这样的农民工,他怎么可能有真正3倍于过去的消费呢?”许小年问。

“农民工在城市每年就消费一次,因为他的消费主体没跟他在一起,还在农村。要让他和家小、子女在一起生活,成为城镇经济的一部分,城镇化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许小年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8:19:30
 “城镇化”的80后农民工
冉艳的儿子王涛生于1991年,上学到高二,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在东莞的一家厂里做芭比娃娃,一个月工资有2000元左右。
“现在我买衣服有时一个月花500元,上网的钱不多,打球也不多,在厂里住,扣水电费80多元,生活费一个月扣180元。但是我没有在厂里吃,中午到厂外吃饭,因为厂里的伙食很差,有80%的人没有在厂里吃饭。现在消费太高了,叫几个人一起吃饭,喝点酒就要花200多元,一个月的生活开销要花700多元。”
 “新工人们在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从生活方式到消费模式,都已经是城市人了,很难重新适应乡村生活。像王涛这一代,甚至没有种过地,很小就在城市里生活,对土地和农村缺乏认同感。”吕途分析说。

  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调查数据,80后新工人平均寄回、带回老家的金额为5564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37.2%。而他们的父辈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家的金额为8218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51.1%。

  在吕途眼中,冉艳们是夹在城乡之间的一代:“有在农村生产生活的经历,但是外出打工谋生已经是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而王涛则是迷失在城市之中的一代。年轻打工者生活方式的“城镇化”速度,已经逐渐超过了制度的“城镇化”速度。

  “他的工作已经是工业化的一部分,他的生活方式是娱乐和消费主义的一部分,他的发展梦想是城市化的一部分。即使意识到了艰难,80后、90后打工群体也很少将老家作为退路。”吕途说。

调研过程中,吕途认识了“80后”打工者王佳。这个1981年出生的贵州姑娘,外出打工以来,已经换过6份工作。  “我干得最短的是第一份工作,5个月。最长的一份工作做了3年多。”
  “这种跳槽频率,在80后打工者中实属平常。他们换工作的频率,比他们的父辈要高得多。”吕途说。
  公益组织“工友之家”《打工者居住状况和未来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在苏州,80后打工者近年来平均每9个月换一次工作,而上一代打工者每3.4年才换一次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8:21:36
  让打工者逐渐融入城镇,已是大势所趋。

  今年5月2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该意见的“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李铁指出,对重点人群的改革,可根据不同规模的城市、外来人口所占的比重设置落户条件。如京沪居住和就业年限可以相对长一些,京沪辖区的郊区县和小城镇条件应适当放宽。“其他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明确条件。除居住和就业年限外,不可再行设置其他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8:42:12
55%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30㎡

2012年08月31日 11:50: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为29.2平方米,其中55%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即使不考虑外来人口,未来若干年,全国城市现有居民至少还需7000万套以上的住房改善需求,是2011年城镇商品住房销售套数的7倍以上。其中,北上广人均住房面积偏低、租赁住房比例高、自有住房比例低,住房改善需求更为强烈;除此之外,占城市14%的集体户人口,也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需求之一。


从面积分布来看,全国有7000万以上的城市家庭人均住房低于30平方米,东部三大经济区有改善需求的群体更大,其中广东省超过1000万户,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改善性需求高于很多省份全省总量。

此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报告指出,全国只有14%的家庭户住房来源是购买商品房,12%的家庭户是租赁住房,其余以自建为主。其中,城市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占31%,有26%的家庭通过租赁解决住房需求(约为3315万户),22%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公有住房(约为2876万户)。整体来看有改善居住需求的城市家庭仍有五成(至少6000万户),相当于2011年全国城镇商品住宅销售套数的6倍以上。

由此看来,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市场化程度不高,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只有31%,仍有近7成家庭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和公有住房居住,而此类家庭一般居住条件较差,改善空间很大。其中,广东等省发展相对发达,有改善需求的家庭均在300万户以上,未来购房需求更加强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