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83 5
2007-10-24
<div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0px solid;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00000 0px solid;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bolder; ; FLOAT: lef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00000 0px solid; ; COLOR: #990000; LINE-HEIGHT: 140%;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00000 0px solid;">亚</div>洲国家中究竟谁能拔得载人登月的头筹,看来中国是想在此事上与日本一争高下。<br/><br/>回首五十年前,前苏联将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旅伴号”(Sputnik)发射上天,从而揭开作为冷战核心的太空竞赛序幕,而如今中国则置身于一场新的太空竞赛中,并担当起主角。<br/><br/><img alt="游客在西昌参观长征3A火箭" src="http://chinese.wsj.com/photo/MK-AM438_SPACER_20071022203945.jpg" align="left" border="0"/>周三下午,中国国家航天局(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将在四川西昌发射场发射一枚火箭,将一颗卫星送入绕月轨道。此举标志着中国向载人登月的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br/><br/>就在上个月,日本也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发射,将一颗卫星送入月球轨道。这两颗卫星都是设计用于收集月球相关数据,为未来的无人登月研究、并最终实现载人登月作准备。不过对中日两国而言,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可能还要等上数十年的时间。<br/><br/><div style="BORDER-RIGHT: #7194ba 1px solid; PADDING-RIGHT: 8px; BORDER-TOP: #7194ba 1px solid; PADDING-LEFT: 8px; FLOAT: left; PADDING-BOTTOM: 5px; MARGIN: 0px 3px 12px 0px; BORDER-LEFT: #7194ba 1px solid; ; PADDING-TOP: 5px; BORDER-BOTTOM: #7194ba 1px solid;"><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er; ;">相关报导</span><br/><div style="BORDER-TOP: #ccc 1px solid; ; LINE-HEIGHT: 5px;"></div><div style=";"><span style="COLOR: #004080;">• </span><a title="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给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大好机遇,可藉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间接提升自己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形象。" href="http://chinese.wsj.com/gb/20071023/col171555.asp?source=article" target="_blank">“嫦娥”创造国家形象与民族品牌营销良机</a><br/></div></div>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专家组成员的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乔晓林称,我们所有人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大家都想做得更快、更好。<br/><br/>中日两国的探月活动折射出全世界航天机构对月球的兴趣与日俱增。美国和印度都计划在明年进行探月。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探月活动的又一个高潮。最近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是1972年搭乘阿波罗17号(Apollo 17)飞船的美国宇航员。<br/><br/>中国的空间计划是这个国家渴望成为世界强国的最清晰的一个信号。此前中国已经两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全世界第三个能自行执行此类任务的国家。<br/><br/>中国向太空进军得到民众强烈的支持。关于航天的书籍一时间销量大增。太空爱好者们为此建起了网站,连太空类杂志的数量也日渐增加。嫦娥火箭发射前几天飞往西昌的航班机票被预定一空。<br/><br/>41岁的叶明生(音)是成都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他打算坐飞机到西昌观看嫦娥火箭升空。他表示,自己及20多名朋友每人支付了相当于100美元的入场费观看火箭发射。叶明生称,探月是中国如此重要的一件大事。<br/><br/><img alt="未来将被送上月球的探测器模型" src="http://chinese.wsj.com/photo/AK-AF312_ROCKET_20071022170403.jpg" align="left" border="0"/>之前中国国家航天局就嫦娥卫星接近月球时播放的爱国歌曲征求民间意见,共有4万多民众寄来选票。得票最多的歌曲包括《爱我中华》、《我的祖国》和《走进新时代》。<br/><br/>中国正在建设的第四座火箭发射基地位于海南省,ZF在酝酿着办一座太空探索主题公园,并准备在公园内建起可以观看火箭发射的观众台,还有带游人参观火箭组装厂、发射塔和其他设施的观光巴士。<br/><br/>一些公司也趁着这波热潮在太空主题上大作文章。像蒙牛乳业(China Mengniu Dairy Co.)就以太空计划为主题制作出带有爱国主义色彩的广告,其产品包装上宣传自己是“中国太空人专用牛奶”。<br/><br/>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中国人对此事本已心有不甘,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表面上的落后于人都会引发民众的呐喊。例如9月份日本发射探月卫星后,中国某个BBS上就登出了类似“真是悲哀,小日本已经打败中国率先登月”、“中国要崛起”等的帖子。<br/><br/>相比之下,日本太空事务官员的态度更慎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发言人Tatsuo Oshima表示,日本发射卫星纯粹是出于科学目的,向太空发展并非因为要与其他国家竞争。<br/><br/>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05年曾描绘了一幅太空探索的蓝图,其中包括在2025年前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计划。不过Tatsuo Oshima表示,目前该机构既无预算也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来实现此目标。<br/><br/>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科学家认为中国有望在15至20年内将人送上月球。<br/><br/>在中国,探月不但具有科学意义,也明显带有政治色彩。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都是很有意义的。<br/><br/><img alt="中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 src="http://chinese.wsj.com/photo/AK-AF311_ROCKET_20071022170351.jpg" align="right" border="0"/>中国共产党正想要在国际上证明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他人效仿,在太空事业上取得成就是提升其在海内外威信的重要工具。此次探月项目采用的是“长征”运载火箭,其名字正是取自共产党军队那次著名的长征。<br/><br/>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曾感叹道“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的太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靠着苏联在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支持,中国在开发核弹道导弹上投入大量技术资源,并以此打下了太空事业的基础。<br/><br/>中国于1970年将第一颗国产人造卫星发射上天,但最初的载人航天计划因为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国家经济困难而在1972年夭折。直到九十年代,中国才恢复了载人航天的研究,并着手开发可进入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的载人飞船。<br/><br/>2003年,中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2005年又有另外两名宇航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地球轨道太空飞行。<br/><br/><span id="NewAd"><div style="FLOAT: left; MARGIN-RIGHT: 8px;">[被屏蔽广告] <div align="center" style="; MARGIN: 5px 8px 3px; COLOR: #cccccc;">广告</div></div></span>据新华社报导,杨利伟上周在参加中共十七大时表示,若将来中国建造起自己的太空站,航天员们将在太空成立自己的党支部。目前中国的航天员均为党员。<br/><br/>与冷战时期相似的是,中国的太空探索带有很浓的军事色彩。中国军方领导人称,进行太空探索是赢得现代战争的需要。中国目前正在投资建立一套卫星网络,让军队可以此在全球范围进行监视和导航,像美国卫星一样。<br/><br/>中国太空军事计划迄今取得的最瞩目成就是开发出了反卫星导弹。今年中国曾进行过一次此种导弹的发射试验,并成功摧毁了一颗老化的气象卫星,引起五角大楼及周边国家高度紧张。<br/><br/>中国的太空计划也是为了避免在太空资源开发方面落后于人。月球是氦同位素氦-3的一大潜在供应源,而科学家相信这种物质可以在地球上作为核电站的燃料。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乔晓林表示,中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因此也必须获取这种资源。<br/><br/>到目前为止中国所做的多数还是在炒别人的旧饭,从根本上说是在复制美国、前苏联及其他国家数十年前就已取得的成果。不过中国的科学家声称他们正在取得进步。<br/><br/>这些科学家说,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将于周三升空的嫦娥1号。它将绕着月球极地轨道运行1年以上,因此可以绘制出月球几乎每一个地方的地形图和总体的地质结构图。<br/><br/>中国在上周公布了太空探索方面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不过乔晓林、以及中国的太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经将目光放在数十年后探索火星和更远的星球上。<br/><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24 08:29:00

千年的神话终于变成现实,支持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2:25:00

可是有说如果24,25,26这三天没办法发射的话

就得到明年了

希望能顺利发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8:37: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9:49:00

倒计时,点火,上升~~~

看了直播,人很多,而且比较激动呢

看来自己还是很爱国的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9:56:00

终于开始探索“嫦娥”计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