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数据不佳就不退出了,退出没有时间表。
这个策略好。既可以制造就业的稳定预期,又可以保持前沿板块的泡沫的自发式控制作用。
有一些板块暂时进入尴尬阶段,数据不好,qe继续,但板块也没有太多上涨空间;数据好了,退出预期增大,反而增大了卖压,总的来说这些板块呈现上落市,上方的压力非常大。
美联储在等实体做出反应,而不是虚拟资金这个参与者去推高泡沫,但是又不能明说,还要感受市场的复苏强度。一句话就把复苏力度降下来了,表明复苏力度很微弱,高负债下的全球经济,还不能脱离qe的支撑。
退出是注定的。因此数据引起的预期延迟只能导致资金停留在短期领域,房地产的炒家将慢慢退出房地产实体,新兴市场的短期反弹将是估值的修复,敏感资金停留在短期。
在资产价格向收入和就业传导的过程中,美联储的退出策略是对的,但是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屡屡要退出,数据却屡屡不如人意,那怎么办。。。
如果炒作的人退出的速度大于实体资金的进入速度,这个敏感度的区别会拉动出所说的退出疲劳下的最差场景。
退出前的中继阶段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实体不复苏,消费不复苏,就业是无法稳定增长的。策略很好、很明显,让新兴市场的刺激来支撑,但是过程相当艰难,稍不慎重,就得不偿失,这个退出有点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