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姆-罗杰斯(Jim Rogers) 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 杰姆-罗杰斯曾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投资伙伴,其后转战新加坡,以更加接近亚洲市场。他认為应该投资自己深入了解的公司。一般来说,对公司的了解来自投资者自己的兴趣,例如,如果一个人酷爱服装或足球,罗杰斯的建议是投资时装或体育公司。
“你已经比券商或者分析师更瞭解相关领域,因為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相比其他投资者,你能更早地注意到喜人的新兴趋势或有发展前景的產品。然后,可以通过考量公司业绩以及公司的管理、财务、竞争对手等,进一步瞭解这一行业的各个方面。”罗杰斯说。
下一步就是要耐心等待投资时机成熟。他说,投资者若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行业,就会清楚知道该何时卖出,因為他们会及时意识到公司与对手的竞争中处於下风,或其核心產品正逐渐失去优势。这时就可以卖出套现。
罗杰斯说,此时人们或许会开始认為投资很简单,但这恰恰是极危险的时刻。“你或会过於自信,急於寻求下一个目标进行巨额投资。但事实上,这时候你应该什麼都不做,安静一下、去海边兜兜风,暂时别想投资的事,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他说:“大多数成功的投资者在绝大多数时间裡不会採取任何行动。他们会在行情看涨时耐心静候,或一直等到另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出现。”
他建议,接下来就是等待下一个完美的投资机遇。“如果投资者一生只能作25次投资,那麼他们对待投资就会非常谨慎。”他说。
“所以投资要根据自己的意向和经验常识,不要盲从他人。你只需等待,直到赚钱的机会唾手可得”他说:“然后你就发财了。”
马克-墨比尔斯(Mark Mobius) 邓普顿新兴市场集团执行总裁
马克-墨比尔斯从事新兴市场投资已有超过25年经验。他总是说,在投资活动中只有一顿“免费午餐”,那就是分散投资。他的理念是:有些市场看涨,有些下跌,但一个合理多元的投资组合能保证投资逐年稳步增值。
这是以新兴市场為根据的典型视角。墨比尔斯称,发达国家的市场高度一体化,往往同涨同跌,同命相连。然而发展中市场却并非如此。在发展中市场,某一国可能困境重重,而邻国则形势大好,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繫没那麼紧密,因此投资者能够以分散投资的方式获利。“不幸的是,许多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只局限在一个国家,即他们自己的国家。我认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為他们会错过全球各地的潜在机遇。”墨比尔斯如是说。
最后,墨比尔斯建议偶尔进行反向押注是有益的。他引用了华尔街传奇投资大师约翰-坦伯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的话:“当别人沮丧卖出时,买进;当别人贪婪买进时,卖出”。
谢清海 香港惠理基金公司主席及联席首席投资总监
谢清海,人称“檳城巴菲特”。这位现居香港的马来西亚人是一名价值型投资人,意即他总是购买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平价股票,但正是这些股票能够长期增值。
他给出的最佳建议是不要急功近利,即不要过度交易。“现时投资者高买低卖的趋势日益明显,两头落空。你应该低买高卖。但越来越多的人恰恰相反,这令人担忧。”他说。
作為一名坚守信念的价值投资人,谢清海始终沉著冷静,不会稍有风吹草动就第一时间拋售股票。然而,他也曾跌落陷阱,即在股市回暖时过早卖出。也就是说,在股市低迷时,如果他认為某一资產的市价偏低,就会买进;同理,在牛市偏高时,他就会卖出。根据谢清海的投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股价很容易超过其“公允”价值。只有股价翻倍时,他才会卖出。
谢清海以总部设在深圳的电动车製造商比亚迪為例。他在该公司股票大跌时买入了13%的自由流通股。之后巴郡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2008年入股比亚迪,使该公司股价一路飆升。谢清海高价卖出,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根据我的试算表,该股已得到充分估值。因此,接下来的12个月股价翻番时,可以想像我是多麼吃惊。”谢清海说。
因此,熊市时要保持冷静,牛市时也不要过快拋售股票。“市场波动时,一定要镇定以对。”他说。
亚当-特帕尔(Adam Tejpaul) 亚洲摩根大通私人银行投资主管
亚当-特帕尔建议投资者不要计较短期得失。他以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证明这一点:如果你投资港股20年,复合收益率可达8.47%。然而,如果你错过了市场全盛时期的40天,复合收益率将跌至负5.7%。
如果投资者坐等合适的投资时机,很可能会错过為数不多但能為你赚取可观潜在利润的交易日。确保获利的唯一方法就是持续投资。
特帕尔的远见卓识来自他与许多香港富豪共事的经验。这些富商在出售家族企业时往往能大捞一笔。但一旦要把所赚资金用於再投资时,他们往往束手无措。
因此,他建议这些富商制订投资规划,解决诸如资產分配和风险水平等问题,然后再慢慢根据计划逐年投资。
这一方法的好处是让人们得以轻鬆投资。“他们应该就有信心的领域进行多元投资,而不是计较短期得失。”特帕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