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 发表于 2013-7-29 13:28 
兄弟你是资料控,俺五体投地呀
谢谢
罗大侠:
十二万分地佩服你的洞察力。
某一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价格),总是由该商品的边际成本所决定的,在这一点上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有共同点。
例如,马克思说:“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这不过是已经在单个商品上表现出来的同一规律,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交换价值的前提,从而也是它的价值的前提。”(详见《马恩全集》第25卷B卷第716页。”
社会(有效)需求,就像一个人吃包子,吃到第5个包子时就吃饱了,那么这第5个包子的市场价格就是该社会需求的边际成本。
由此看出,决定第一个包子的市场价格不仅仅是单一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贡献率),还有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率(贡献率)。
马克思总是绕不过这一弯子,他固执地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比较另一个国家,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话,就说明该国的单位商品所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较少,代表着该国的劳动强度也较高,即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指出,劳动强度的增加,就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马克思已明确表示,一国的劳动强度越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在同一时间内,比他国能够
生产出更多的价值。
可能吗,不可能!
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的劳动力,才会在同一时间内产生出更多价值。或则说,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类商品生产内含的各生产要素所形成的生产力水平越高,诸如资本含量越大、科技含量越高、管理水平越先进、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利用越充分,那么与之相适应,劳动者(劳动力)素质就越高,其劳动效率就越高,生产出的价值也就越多。
在这里,第一,价值是生产出来的,不是创造出来的!第二,价值不是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形成正比关系,而是与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形成正比关系;第三,决定某类商品的社会价值,不取决于单一的劳动力要素的耗费即劳动量,而是取决于这个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即取决于该类商品的社会需求的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劳动总量的边际成本。
为此,“
钻石的价值:是由当期所有不同等级采矿区中,处在最低等级的采矿区里的——个体劳动生产率——确定的!”中的“个体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其中确实存在“歧义”。为此,wwwxjtueducn网友所指正的(见23楼),有道理。
正如罗大侠你所说的,在诠释商品价值(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决定上,不论你用“劳动的比较优势”,你还是用“劳动的生产率”等,其实,你已困陷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怪圈之中了。
附注:
如果,我们至今仍无法将“生产力水平”与“劳动的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相互区分开来的话,那么,无论你是大学教授或是如林毅夫等知名学者,你都会被人家所诟病,所指摘、所责难的。
其中“
钻石的价值:是由当期所有不同等级采矿区中,处在最低等级的采矿区里的——个体劳动生产率——确定的!”仅是一个例子,还有更高级的质疑尾随其后呢。
详见:《北大教授卢锋是怎么算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