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090 3
2007-10-25
花旗银行这棵寿命将近两百年的常青树﹐在全世界所有能赚钱的地方生根﹐屡遭危机又屡屡起死回生﹐90年代被多家日本银行快速超越﹐之后依然王者归来。2007年初﹐花旗银行市值老大的位置被来自中国的工商银行轻微撼动了。
  中国的银行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们能够在世界金融舞台与财技非凡﹑经验丰富的花旗﹑汇丰长期共舞吗﹖谁最有潜质成为‘中国的花旗’呢﹖
  中国经济沃土
  势催生本土花旗
  工商银行的市值短暂超越花旗银行之后﹐引发了新一轮中国的银行目前估值是否理性的争论。它们之间是否可比以及应该如何比较呢﹖目前从资产规模上﹐整体上市的三大国有银行工﹑中﹑建已经跻身世界前十大银行之列﹐全部具备了冲刺世界一流银行的基本条件﹐中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具备了诞生世界第一的肥沃土壤。其中工商银行的总资产接近8万亿元人民币﹐与花旗银行的1万7千多亿美元相比最为接近﹐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元贬值的因素和中国GDP快速成长的背景﹐工商银行资产规模三年之内逼近或超越花旗几乎不存在悬念。但是工商银行现有的营业收入只有花旗银行的四分之一﹐在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方面都比较落后。浦发银行董事会秘书沉思认为银行股价高企有一定合理性。他对记者表示﹕‘中国的市场条件和香港﹑美国有很大不同﹐银行间的比较是非典型﹑非规范意义上的对比。不过既然市值是市场认定的综合价值﹐这种比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成熟的饱和市场相比应该有溢价﹐另外人民币升值﹑两税合一﹑息差加大﹑热钱集中在中国﹐以及国家信用支撑国有商业银行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样的大银行股价在某一时点高企﹐成为合理的存在﹐当然如果其中的某一个条件发生了变化﹐估值也会相应变化。’中国银行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紧随工商银行之后﹐它与花旗的可比之处在于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如此庞大的全球网络是国内任何一家银行都无法短期内建设起来的﹐通过它参与全球市场的投资交易对于国人和企业来说非常方便。
  赶超花旗尚需时日
  国泰君安金融分析员伍永刚认为﹐国有上市银行和花旗相比为时尚早。中国的银行以往是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业务结构单一﹐和花旗相比大相径庭﹐改制上市的时间不长﹐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高。比较幸运的是中国的银行身处经济增长迅速的环境中﹐面临著极好的赚钱机遇﹐可以预见两三年之内境内银行的利润增长会好于境外银行。
  ‘但是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这家银行的质素是两码事’。伍永刚强调花旗银行的质素很好﹐经过几轮经济周期的磨练考验﹐在风险控制﹑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很成熟﹐可以说是训练有素的职业银行家﹐中国的大银行以往依赖政府维持垄断地位﹐参与市场残酷竞争的经验少﹑能力弱﹐即使有机会赚大钱﹐也可能成为驾驭财富水准不高﹑风险控制薄弱的暴发户。
  潜力银行优劣盘点
  已经上市的中国银行中﹐招商银行每年平均盈利增幅最大﹐资产品质最好﹐在私人用户中的口碑极佳﹐管理团队相对稳定。如果中国市场能够进一步破除垄断和地方保护﹐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中﹐招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发展潜力非常值得国人期待。另一方面﹐由于非政府背景的出身﹐招行分享不到任何垄断资源﹐初始资产基数很低﹐高速发展到今日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另外招商银行的非利差收入占比只有一成﹐与工商银行的收益结构相比落后。
  比招商银行幸运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诞生伊始就依照各自的名称﹐占据了战略要地﹐因由国家注资﹐三家顺利启航香港﹑上海股市﹐市值排名迅速进入了全球十大银行﹐与花旗的数字差距迅速缩小。这三大银行会不会步当年日本银行的后尘﹐风光无限后迅速销声匿迹﹖也许正因为有前车之鉴﹐三大银行的任何差异化经营细节﹐进入公众视野后﹐都会被曝光放大﹐并被迅速反映到股价﹑市值这些客观指标上。
  建设银行本来是作为包袱最小﹑资产品质最好的国有银行先行亮相﹐由于外汇汇兑成本控制不力﹐2005年度损失13亿元﹐年报一经披露即遭广泛质疑﹐2006年上半年再度损失24亿﹐导致维持正面评级的基金机构减少。同时该银行的拨备率变动也隐含了某种不稳定性﹐使得众多基金经理对国有银行的坏账处理的透明度以及利润预期的稳定性都产生了怀疑。另外建行上市前后决策层的关键人物均出现重大变动﹐先是原董事长张恩照被拘﹐接著时任行长的常振明在建行上市后不久即辞职返回中信集团﹐使得投资者对这家银行能否缔造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文化和公司政治氛围产生疑虑。不过建设银行凭借先天的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国家大型基建项目的融资便利﹐同时上市准备过程中的人员消肿相对严格和成功。
  中国银行曾经是个人﹑企业存取外汇的独家指定银行﹐也是相当时段内唯一能够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在20多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剔除香港之后所有海外分支机构的利润贡献去年只有7%﹐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数字。花旗银行一百年前在美国本土只有华尔街55号一家经营机构﹐在南美洲的首家海外分支机构经营不到3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几乎与本土同等的营业收入。用业内人士的观点分析﹐中国银行在海外只能充当大使馆﹑当地华侨的现金出纳﹐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过去母公司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意识过于弱势﹐导致海外分支机构无力和当地银行较量﹐而独自开发新产品的成本高﹐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中国大企业到海外设厂﹐开设分公司较少﹐境外投资的匮乏也使得这些分支机构缺乏用武之地。
  相比之下﹐工商银行既没有像中国银行那样间或爆出内部人员携款而逃的丑闻﹐也没有出现频繁的人事更迭﹐而且有银行内部的人员评定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建设水准比公认一流的招商银行更胜一筹﹐最近该行行长杨凯生透露﹐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凈收益和资金交易业务的收入成长迅速﹐收益结构率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中国银行总资产规模达52706.27亿元人民币,总负债规模达48687.76亿元人民币,按照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985.99亿元人民币,不良率为4.04%,2006年1-9月,实现凈利润324.58亿元人民币。(据中行H股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2006年9月30日)
  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达64541亿元人民币,凈利润人民币337亿元,不良货款率4.69%,资本充足率9.89%。(据工行2005年年报,截至2005年末)
  建设银行总资产规模达51662.42亿元人民币,总负债规模达48610.05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由2005年3.84%降至3.51%,资本充足率为13.15%。(据建行H股2006年中期报告,截至2006年6月30日)
  招商银行总资产达8740.09亿元人民币,按照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24亿元人民币,不良率为2.30%。(据招行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2006年9月30日)
  花旗的世界一哥之路
  花旗成为世界第一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在其成立之后的第一个百年间﹐资本规模极其有限﹐只是充当了庞大财团的现金出纳的角色。自20世纪初在南美设立第一家分行开始﹐花旗依靠产品创新﹑混业经营开始了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设点的成功扩张﹐其间历经美国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和90年代濒临倒闭的严酷考验﹐到今天拥有1万7千亿美元的资产﹐每年录得将近900多亿美元的营业收入﹐2400多亿美元的总市值﹐成为世界银行业无可置疑的大哥大。事实上﹐花旗银行也有明显的优势和短板。正在美国度假的基金经理赵先生对记者说﹕‘在美国本土的大城市﹐花旗银行的营业网点并不多﹐而且它的营运效率并不是特别好﹐还不如美国的第四大银行﹐因此市场给予的PE不高﹐仅10倍左右。另外在美国﹐即便是排在前面几位的大银行﹐在经济中的份额也非常有限﹐起主导作用同时能够赚到大钱的是投资银行﹐而不是商业银行。美国的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只占27%﹐而股市占28%﹐保险业占35%﹐中国就不同﹐经济实体和居民主要围绕商业银行来运营和融资﹐因此大钱一定是被商业银行而不是投资银行赚得。’浦发银行董事会秘书沉思认为﹕‘花旗银行早期发展的步子并不快﹐后来借助南美业务的成功拓展和几次大型购并﹐资产规模资本收益提升快速。近期似乎要从混业经营重新回到专业化运作的路子上﹐比如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与分手﹐将保险业务卖给了大都会。重大的战略调整和频繁的管理层更迭﹐对花旗的短期运营会产生影响。即便如此﹐花旗在个人金融领域的产品创新非常迅速﹐善于将明天的钱拿到今天使用﹐善于将不可交易的事物变成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并且能够很好控制风险﹐使用有度。’
  两雄竞逐谁能问鼎
  目前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两家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被寄予厚望超越花旗﹐不过﹐中行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现谨慎﹐而工行则较乐观。
  中行﹕境内强本固基境外谨慎经营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应在境内打好基础﹑境外谨慎经营。他说﹐上个世纪初﹐花旗银行的国际业务是跟著贸易走﹐服务方式比较简单﹐之后是跟著跨国公司走﹐服务方式复杂了一些﹐现在花旗是跟著资金走﹐要求的服务水平更高。中国银行和花旗这样的银行相比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我们的产品﹑服务﹑管理水准有差距﹐因此中行一直采取很谨慎的发展策略﹐比如去年之前的连续三年贷款增长控制在5%﹐只有去年提高到10%。中间产品业务发展得比较快﹐同时投入100个亿进行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目的在提高内部控制能力。朱民说﹕‘中国是非常好的市场﹐中国银行国内市场规模有5万多亿﹐去年有13%的存款增长和12%的贷款增长﹐毛利差403个基点﹐中国以外的市场达不到这样的增长率。因此中国银行要立足于在国内打好基础﹐海外谨慎发展﹐比如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也是为了配合中国未来每年新增500架飞机的市场需求。’
  工行﹕改革卓有成效未来盈增可期
  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潘功胜则表示﹐工行有信心提供持续和长期的增长。潘说﹐全世界任何一家企业﹐包括工商银行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它的变化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近年来该行自身在改革发展和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为工商银行的成功上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回溯过去六﹑七年﹐工行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持续跃升的财务表现﹑优良的资产品质和风险管理水平﹐日益多元化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领先的资讯科技技术等。‘那时候工商银行没有上市﹐你不会关注﹐现在关注了﹐惊讶了。’
  ‘上市以来﹐工商银行的股价表现良好。对于工商银行的短期股价的波动﹑估值水平我们不发表任何评论﹐但是工商银行有信心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的持续的增长。很多人以为现在是经济环境好﹐中国的市场好﹐所以我们好﹐等到市场环境差了﹐经济停滞了﹐就不行了。这种看法是非常偏颇的﹐银行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多元化的东西﹐有些环境是好些﹐比如中国经济增长强劲﹐我们国内银行每年百分之几十的盈利增长性﹐是西方大银行无法相比的。但有些方面﹐比如银行经营的外部信用环境还是西方更加成熟些。’从中国银行业两大巨头的新闻发言人的口吻来看﹐中国银行很坦诚承认了自身的不足﹐而工商银行则表现了非凡的自信﹐也许在争夺财富的角逐中﹐哪一家银行最能把握机会﹐赚得最多﹐坚持得最久﹐是一个只有时间才能揭开的谜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25 23:51:00
中国创造出世界级的金融机构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就差软坏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10:29:00
中国想要在金融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大鹗共舞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炼。。有环境又如何,现在中国的国有银行就是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 18:02:00

来评点两句,想法不是很成熟,还请批评指正:

工行:现在来看,比2003年之前要好很多,资产回报率、员工整体素质水平、资产质量等等;不过一个银行的成长是系统集成的结果,不足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在于几点:

第一、从历史来看,工行没有让人感到骄傲的记录,风险管理能力欠缺;

第二、内部管理难以让人满意,还是官僚体系,一个管理欠缺的银行让他担负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是过于牵强;

第三、高附加值业务寥寥无几,如:银行卡、财富管理,这些在工行身上没有痕迹;

第四、服务让人愤怒,说白了,银行业是服务性行业,你可以亲身到工行感受一下服务情况。

中行、建行:了解很少,不乱喷;

农行:不说了,到农村去吧。

招行:你可以问问周围的人,中国服务最好的银行是哪家,大多数人都会说就是它;你可以到资本市场看看交易记录,机构投资者对招行的态度,我问过,很HAPPY;你可以问问招行内部的员工,我问过,也是牢骚满腹,工作太累,不过不缺职业精神;你可以看看招行的管理层,中国银行业最稳定的管理层;别的我就不说了。

不要再说花旗了,中国的银行就是小弟弟,简直是班门弄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