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250亿元,增长12.5%,增速与天津市并列全国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4%,排全国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排全国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排全国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5%、支出增长15.9%,分别排全国第7位、第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4.2%,分别排全国第5位、第3位。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尽管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省内各市州的发展仍是严重不均衡,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未来将会限制云南的快速增长。从2012年云南省各市州的GDP来看,昆明遥居第一位,与第二名的曲靖相差1560亿元,这个差值甚至是超过曲靖的GDP;与排名最后的怒江相比,昆明生产总值是怒江的4倍;在1000亿元以上的只有3个市州;综上可以看出,云南省地区的各市州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差距,致使其发展严重不均衡。
云南位处西部,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对于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大力发展工业有助于提升当地经济的发展,且工业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会不断增加,这也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云南地区各市州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值也呈现较大的差异,与上述经济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相关性很大。昆明市是当地省会城市,工业化发展已经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分布,所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低。通过工业增加值占比可以反映出其余各市州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其中,玉溪的工业增加值比重最高,高达60%,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烟草工业占了较高的比重,所以工业发展受到局限;西双版纳的工业增加值比重最低,只有17%,因为主要发展种植业和旅游业,工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多以种植业的加工这类附加值较低的工业。云南省各市州工业增加值占比多集中在20%-30%之间,包含了8个是市州。
扈志亮还指出,解决云南省区域内经济不均衡的问题是稳定民生首当其冲的问题。云南省是个多民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是各民族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由于不同民族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以山地较多,可能不适合发展较大规模的工业,只有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这也需要政府规划便利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能够让更多的旅游路线能够深入到这些地方,从而带动当地人民致富。
扈志亮还指出,区域的发展依赖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强省战略是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云南省的教育水平在全国是较一般的,不论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离国内各阶段的平均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省内各地区教育不均衡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县域领域的差距就更明显,这也是制约云南省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因。云南省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涉及面要更广,从而提高云南省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
转自:
http://www.ocn.com.cn/info/201307/touzihuanjing2617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