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500]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说明
1经济理论在于解释经济现象,解释什么事情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1.1比如解释“在价格降低的条件下,购买量增加”。
2理论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就是对事物的某种规定,以区别于其他的事物。
2.1需求和供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构成解释市场现象的基本理论。首先要区分哪些因素属于需求,哪些属于供给,然后借助于这一理论解释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3一种理论是对现象的一种理解,是一个分类系统。现象完全可以由另一种理论来理解,可以有另一个分类系统加以处理。
3.1供求分析框架把影响交易的因素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来理解交易价格和交易量。
3.2劳动价值论是另外的分类系统,建立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等分类基础上。它是与供求分析框架不同的理论。这两种理论对现象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4针对同一对象进行解释的,不同理论或分类系统,具有某种相通性。有时可以做出某种相互转换,可以发现在某些地方表达了相同的含义。
4.1这也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部分。
5理论是一种寓言,是对现实简化的模型。由假设和命题构成。
5.1太阳会在明天出来是一个假设。
5.2成功地建立理论的艺术正在于,在无法避免的场合必须作出简化的假设,使最后的结论并不对前提十分敏感。
5.2强假设,是指结论敏感地依赖于该假定。如果强假设是可怀疑的,结论也是不可靠的(就其解释性或预测性而言)。
5.3如果某假设的变动对结论没有太大影响,那么就应该剔出该假设。以此简化模型。
6理论本身不可能错。
6.1逻辑上一致的理论,就其自身来说不可能错。
7作为寓言或模型的理论,如何判断其好坏,或其有效性就在于理论的解释力。包括对现象进行解释的广泛性和准确性。
7.1广泛性是指能够解释现象范围;准确性是指理论的推断有没有被证伪。
7.2命题只有与现象相联系时,才能或者为真或者为假。
8理论的假设就是理论的适用条件,就是理论适用范围的界限。
9理论是工具,是方法。方法不同于方法论。
10理论研究就是提供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新的分类系统;或者说,推进或完成既有的不完备的理论方法。
10.1杨小凯的新兴古典框架就是不同于新古典框架的分类系统,是理论的创新。
10.2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对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理论的修改或推进。改变了原来的不变技术参数假定。
11对世界的现象与本质两分法,早已被现代哲学所超越。理论研究不是寻找那唯一的,与现象相对应的本质,(不存在那个本质)。理论研究仅仅是提供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不同于本质。
12同义反复,套套逻辑(tautology),等于什么也没说。A=A
主要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2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
3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4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5康德:逻辑学讲义
6黑格尔:小逻辑
7马克思:资本论
[/Poi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8:50: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