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549 12
2007-10-2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27 21:01:00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高的储蓄率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储蓄作为曾经的美德,如今却成了经济失衡的替罪羊,真此一时彼一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21:31:00

问题不是储蓄率过高,而是国内无法把这些储蓄有效的转化为投资.

 中国一方面大量积累顺差(出口资本),一方面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把钱借给国外,让外国投资者来中国投资.

 FDI起到了类似国内金融中介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23:04:00

与其绕了一圈圈说“储蓄率过高”,不如说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增长起了负面作用。

一国的总产出从收入分配方面说(粗线条地划分),y-d=c+t+s,

其中,

y是总(毛)产出

d是折旧

y-d即净产出

t是政府的可支配收入(主要表现或者概括为税收)

y-d-t是公众的可支配收入

该式中所谓的“储蓄”s,不过是公众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c后的剩余部分y-d-t-c。换句话说(从数学角度看),方程y-d=c+s+t中5个变量的自由度只有4个,只要给出任意4个变量,第5个变量就可以求出来。s通常就成为不代表自由度的变量。

如果进一步认为:公众的最终消费是其可支配收入的增函数,即c=c(y-d-t),那么y-d=c+s+t中的自由度事实上只有3个,可写作s=y-d-t-c(y-d-t)。储蓄率即s/y。

一般设边际消费倾向0<=c'<=1,于是s/y=1-c'>=0,s/d=s/t=c'-1<=0。

显然,y越多,或者折旧d及税收t越少,s就越大。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c'(涉及c的具体函数形式)。

重复地说,s与y、d、t、c'(或者c的具体函数形式)有关。一般地,不仅c而且c'通常都要随自变量(公众可支配收入)变化。

我们可以将总的最终消费c拆为不同收入阶层的最终消费c1、c2、…、cn。

如果我们还坚信:全社会各收入阶层的消费函数都是类似的,即c1=c2=…=cn,不同阶层的区别仅在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不同;并且虽然c'>0但是c''<0,那么,即使y不变,仅仅收入分布状况不同,就可能使收入阶层的最终消费总和c发生显著变化。

现在再来看,“储蓄s过高”,它究竟代表了什么呢?是总收入高、折旧少、税收低还是收入分布状况特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23:17:00
以下是引用在2007-10-27 15:06:00的发言:储蓄率不降下来,不是刺激投资,就是刺激出口,只有这两条渠道。所以要治本,治本是要在治储蓄率过高的根子上下功夫。

这段话实际上在说:总产出如果不用于本国公众的最终消费,(未用于本国公众最终消费的部分)就要用于别处(比如让外国人消费)。

如果有一部分产品最后谁都“用不了”,这部分谁都没有用到的部分,即“存货增加”(投资的一种)。

本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什么没有用于本国公众的最终消费?

是本国公众不愿意消费,还是没有能力消费?这两种情况也许正对应不同的收入状况。

“治本”的问题,也许其实在于,本国公众的最终消费为什么显得“过少”。

(如果“储蓄”一词给人太多误解或歧义的话,谈“最终消费”也许更方便于理解与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23:36:00

前面也许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让s代表一个自由度?

原因在于,“储蓄”一词可能是宏观经济学中给人带来误会最多的概念:有人把它理解为存量,有人把它理解为包括政府预算盈余在内的“national”储蓄,还有人干脆把它理解为存在银行里的钱。相对而言,其他概念更清晰一些。分析中,不采用“储蓄”这一词,不仅不影响分析,更减少了误会。

(主楼中谈到了“政府储蓄”,“储蓄率过高”自然要涉及政府的预算盈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