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大经济论坛潜水有一段日子,看到诸多大神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深有感触。正好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实习结束,也想谈谈一点小小经验,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留点底。
我所实习的企业是一家化工型的企业,内外贸都做,近几年偏重外贸,虽然名气不是特别大,但效益很好,发展前景不错。准确的来说,我只能算是见习,因为到了里面之后才发现,实际的工作流程和需要的知识和学校里是完全脱节的,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学,还好前辈们人不错,一个个都给我很实用的建议,有什么麻烦也肯照顾。
就先谈谈外贸的一些问题好了。我在学校里看到很多同学一提到外贸就意气风发,有很多大道理可说,这个模型那个概论,实在很想劝劝他们,这些东西知道就好啦,企业里面用到的真心不多,有那个时间把这些东西背的滚瓜烂熟,还不如多练练自己的口才,学学怎么和人大方得体地交谈。在我实习的单位,新进的员工不论学历高低,就只做几件事:背单词,练口语,发邮件,看广告,这些东西都是很繁琐的,熬过去了也就好了。
顺便提醒一句,如果有些同学想要在中部找工作找实习,最好不要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中部这几年发展很快,但这些招聘单位实际上并不怎么看中学历,不管大专还是本科,进来做的都是一样的事情,不会出现学历特别高进来就是管理层。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例子,那很不幸,底下的人不会服你,除非你能在短时间内拿出相当出色的业绩,不然领导的位子也坐不稳。
第二,一定要在岗位上学点什么。刚进来的时候,和我一起实习的有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生学的是化学工程,下了车间;女孩子选择进了人力资源部,兜兜转转进了总经办。我则是希望能联系自己学的专业,进了外贸部。实际上,最后的结果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男生工作了两个星期还有见到,但第三个星期就不见了,听人说是走了;女生整天抱着需要打印的东西走来走去,要不就是端水搬凳子,完全没有想象中总经办小姐那样坐办公室的轻松。我的情况有一点类似于男生,一开始的时候是惊讶——发现自己学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然后就是从网上下载了一大堆基础资料开始看,听前辈们说福步论坛上有一些做外贸的大神留下的东西值得一看,中午的时候就泡在福步上了;还要背单词,在爱词霸上找了专业八级的单词出来背,一天两课四十个单词不算多,还有向前辈们借的国际贸易核心英语的书,资料看累了就看书背单词,竟然比在学校里背的效率高多了。三个星期下来,我能和别人聊几句外贸了,口语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写作能力高了不少(这点托外贸开发信的福,每天都写一封,然后给前辈们看,他们会给一点修改意见,偶尔也会联系专门教商务写作的老师,给点建议)。虽然到现在为止还只能算是菜鸟,至少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将来如果进了这一行,额也不会手忙脚乱,只要按部就班来就好了。在这一点上,还真是清醒当初找实习的时候没有说的太空去人力资源部之类的办公室,在那里能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第三,要记得保留实习单位一些辅导过你、给过你意见的联系方式,有空多联络。实习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因为不确定你这么个实习生会不会留下来,单位对待你的态度是很微妙的,如果你过早流露出“以后肯定不会回来”之类的念头,那你剩下的日子很有可能只被当成廉价劳动力。每次办公室里的经理问我会不会毕业后回来,我都是回答得模棱两可,表示出很想回来之类的念头,态度和对那位一开始就明确只是来玩票性质的男生完全不一样。办公室里的前辈都是人精,平时嘴巴甜一点,如果不会攀谈的话至少表现的踏实肯干,本分一点,大多数前辈看到这么一个老老实实的后辈那么努力,多多少少都会传授一点经验知识,可能对他们来说那么一点东西是很司空见惯的,可对于初入职场的菜鸟们来说,很可能挽救犯下的错误。像我前阵子看完了外贸基本常识,对报关有一点兴趣在晚上找资料看,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人,前辈看我好像很有兴趣就把自己的考报关员的笔记资料借给我看了,书上密密麻麻超级详细,有好多东西都是问不到标准答案的实际操作经验,太感动了撒~
说了这么多,再啰嗦最后两句吧。很多大神都告诫过,新人千万不可以贸贸然搀和进老人的矛盾里,这一点是至理名言。每个办公室都是小社会,很可能表面一团和气底下纠纷不断,如果有人问你对XX的看法如何,千万不要直接回答好不好,只要回答“XX前辈对我很照顾啊”之类的就可以了。没心没肺说一句,你只是实习生,将来指不定在哪儿干,没必要为了一个小办公室四十平方米里的恩怨闹得不痛快,说得严重点,人家入行比你早,要真是随随便便得罪了什么人,对你立足很不好。
罗嗦了很多,三个星期来的想法都吐干净了……我想说的最后一句是,第一份实习很可能是见习,什么都干不了,除了学就是学,不要紧,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学,你得到的价值远远超超一张为简历增光添彩的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