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005-12-10 20:08:00

问几个问题:

一、用多长时间,在什么时候达到建立100个上海的目标?

二、用什么手段,哪种方式能够生产或引进建立1000个上海的资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科技资源?

三、怎样保证这些城市能够繁荣、发展,而不是成为巴西城市化失败的一个翻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0 20:21:00
巴西人口研究协会主席乔治·马丁在法国中西部城市图尔出席第25届世界人口大会,对新闻界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从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吸取两点教训:一是要避免外来人口过于集中,二是要避免“城市侵占良田”现象。 他认为,因外来人口过于集中而使各大城市出现“贫民窟”是巴西在城市化过程中经历的最惨痛教训。此外,随着各大城市的涌现和扩大,巴西一部分肥沃的耕地被城市吞噬,该现象正引起社会学家的严重关注。

   马丁说,近几十年来,拉美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目前城市化程度基本与欧洲各国相当。在这些国家中,巴西的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目前巴西80%的人口住在城市。马丁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城市人口只占巴西总人口的34%,但从60年代开始,多种因素促使巴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马丁强调,目前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的亚非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趋利避害将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0 20:40:00

实际上,健康的城市化发展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缪尔达尔的城市发展积累因果理论认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城市能否形成强有力的、繁荣的主导产业,强有力的产业将会派生出新的产业,而新的产业又能形成其他繁荣的主导产业及其派生出的新产业。在这种累积和循环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城市化问题的关键是现代产业的发展壮大,城市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产业发展的问题。只有具有繁荣主导产业的城市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可以说,离开了产业的支撑,,城市将失去发展的基础。反观我国所谓的各大城市,具备繁荣的主导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多少?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都是靠大城市周围贫民窟来实现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想不想城市化,而是城市化的基础是什么?现实目标是什么?如果我中国盲目加快城市化进程,妄图实现脱离实际的城市化目标,中国就要重复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失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9 09:02:00
不可能,一个上海电就不够用了,一百个那来得电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0 01:25:00
可以,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0 19:14:00

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实中是有难度的,城市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相关的,不能强行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是和分工和效率有很大的关系的,城市修建是很容易的,但是怎么实现城市内部的合理的结构的构建,要很多人都涌入城市,但是他们并没有求生的技能,在城市里没有很好的定位,就向现在的民工.我想观察一下世界各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就能看出中国城市化走的也就是那样的道路,不能强行来的,也不是说想建就能建的,在城市化一定阶段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还出现了"反城市化"的浪潮,城市里能实现高的经济效率,但是经济效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没有办法提高的话,还不如不城市化呢.最好就能够有一套"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让城市有一个合理的规模.

我想楼主的观点最好能够经过标准的实证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就是一句废话,实证分析才更加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0 22:39:00

要造100个上海??

楼主你痴人说梦吧??

即使是把全国的100个城市改名为上海也不现实吧??更何况要造100个上海?上海的发展是怎么来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中央政策的倾斜。很不现实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2 19:28:00
这不就是扯淡吗,第二个上海也造不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20:34:00

再造百个上海的确不太现实,毕竟上海的腾飞有其特殊的环境。本人曾去过欧洲、美国、东南亚一些国家,给我感觉全世界来说像上海这样有生命力有活力的城市也没有几个,甚至我曾碰到一个澳洲的老太太他竟然只知道有上海却不知道中国,好笑,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的经济发展地位。虽然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上海的问题仍然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20:35:00

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必然趋势,速度也会加快。未来20年内,发展出几十个像上海这样有国际性城市不无可能,但要正真达到国际化大都市连上海尚有差距,其他城市如何达到这一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20:52:00

另外城市间的竞争如何考虑?沪港之争由来以久,但我们需要这两个城市,毕竟他们发挥着各自的区位优势。但在同一区域内呢?沪宁杭谁来当长三角龙头?上海、宁波谁来做国际性航运中心?

至于造城,深圳可以说是我国真真正正造出来的大城市,但种种迹象表明她的发展能量远不能与上海同日而语,更无法取代香港,甚至不如广州。

本人仍然认为,国家城市发展应当犹如企业发展一样,长三角、珠三角好比各分公司,而其中的各城市就是公司各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发展。如果长三角中所有城市都是上海,那和都是农村有何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20:53:00
胡言乱语,请多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21:04:00

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

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府还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6 11:50:00
不能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16:42:00

关键不在发展一个城市,而是建立一个城市群。如果中国有三到四个大都市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是很有帮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9 09:22:00

不赞同这个观点

应该因地制宜,而不是带有随意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9 19:30:00

楼主说达到高度城市化,通过再造100个上海,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回帖我没有看完。

想想,我国现在城乡差距多么大,而且在加大,不符合中国现实;另一方面,放眼当今世界,那些发达的地方和都市,真正有发展潜力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都是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靠我们一厢情愿的“再造”“仿制”城市化,可行么?

我们说“市井”,是因为“依井而市”,上海能“复制”么,“井”是随便打的么?退一步,即使再造100个上海,那哪个是中心呀,现在已经有两派了,还要有几派呀,还让老百姓活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9 19:43:00

楼主说“再造”100个上海,也就是“复制”,太不现实了: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市井”,是依井而市,要尊重经济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复制行么,“井”是随便打的么;即使有100个,那谁是中心,在中国还不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9 19:58:00
我认为大中小型城市应该视地区的特殊禀赋而言,像东南沿海一带,中小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区,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建设大城市,特大城市,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优势。而对于中西部一些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不完善的地区,应该加大力度建设中小城市,而不能弄浮夸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0 10:05:00
楼主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好的愿望未必就能带来好的效果,现代城市必须以繁荣、有力的产业为依托,否则就是无根之草,水上浮萍。为了不重导拉美国家城市化失败之路,我们必须慎重,决不能好大喜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 18:42:00

上海的发展靠的是全国的资源包括人才优先供应

真有100个上海,中国哪有财力建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13:57:00
中国在进行城市化的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批数量可观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型城市,就像你长大时就要组建新的家庭,你结婚的过程往往就是你组建新的家庭的过程,并不是你组建新的家庭时要花一笔钱,你结婚时又要额外花一笔钱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7 21:54:00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

  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 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5%。而到1921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77.2%。

  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在1860 年-1920年间,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其高度城市化。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高度城市化的地区。美国1790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当时5%的城市人口聚集在美国的东海岸。二战期间,国防工业的快速增长,使西部城市迅速得以发展。80年代城市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南部的弗罗里达、得克萨斯和亚利桑大几个州。东北地区城市化则减慢。近十年的城市人口增长,90%发生在南部和西部,表明了其人口向美国南部,西部边陲地区流动的趋势。现在美国十大城市中有六个位于该地区。加拿大的城市化发展与美国相类似,当美国的城市人口大规模集聚在东海岸和西海岸时,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则集聚在南部的边境地带。目前,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是77%。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比一些西方国家晚百余年,由于其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已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1920 年,日本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8%,但是,到二战后的1955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58%。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目前其城市人口比重为79%。根据联合国社经资料与政策分析部人口司资料显示,1994年东京总人口为2650万,在世界超大城市中保持领先的位置。从1970年以来,东京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15年。

  在大洋洲国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总人口最多,它们基本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状况。1994年两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0%。2000年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城市人口比重为85%。大洋洲地区的特点是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超过500万,总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由1950年的2座增加到2000年的6座。

  在近几十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开始于北欧和西欧,随后在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在60年代,美国全国6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减少了140万,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0个减至16个。这16个大城市人口总数也减少22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12.2%降到9.7%。纽约市的人口减少了36.6%。在70年代和80年代间,许多城市包括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新奥尔良、匹兹堡和圣路易丝等,总人口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些城市在这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负数。在6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 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在1970年-1985年间,伯明翰、利兹、伦敦和曼彻斯特人口增长率为负,在1985年-1995年期间,其总人口也基本没有增加。从1970年-1985年期间伦敦人口负增长率超过1%,共减少了125.9万人,从而失去其大都市的称号。在其他一些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其现有资料表明,这一现象仍在进行当中。

  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通讯业及交通业的高度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信息化社会。另外,由于经济和其他活动大量向城市聚集,造成城市的拥挤和环境的恶化。于是大城市中的富人首先开始离开城区,搬到生活和条件好的郊区。随后中产阶级和大城市中心区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搬到郊区。最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也是城市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7 22:06:00

超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

特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0万以上、不满1000万的城市。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

目前,美国总人口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美国有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三个(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一百万人口以上、不满二百万人口的城市七个。日本总人口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日本有一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十个(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札晃、神户等),五十万人口以上、不满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十七个。德国总人口是中国的十六分之一。德国有六十五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五个(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和法兰克福),三十五万以上、不满六十五万人口的城市十二个。这三个国家是目前已经达到高度城市化国家中的最典型代表。到本世纪未,中国达到高度城市化时,按相关性比例计算取其平均值,届时中国应有超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六个,五百万以上、不满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十二个最为合理。

按目前城市人口的规模来看,到本世纪未,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和成都六市是最有可能成为超大城市的,香港、杭州、青岛、沈阳、武汉、长春、唐山、哈尔滨、郑州、南通、潍坊和西安十二市是最有可能成为特大城市的。

欧美发达国家大多人口只有一、二千万,她们的城市大多为二、三十万人口,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人口超级大国,拥有超五百万人口的城市二十个左右是很正常的事呀,对么?


我这主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城市规划法限制发展大城市而积极发展中小城市而提出来的.并且城市规划法对我国城市划分标准太低,完全不符合我国作为总人口和城市人口超级大国这一国情的.所以我提出应该大大提高城市划分标准,全面促进城市化.

我这个主题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比如说,中国人口这么多,鼓励发展私家车就会变成一种灾害.但是别的国家(印度除外)就不会.甚至于在某些时期,发展汽车产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就像目前城市化是中国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大推动力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 08:21:00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产业聚集的产物。再造100个上海,中国有那么大的产业规模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