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收听清华书友官方微信,并回复人大经济论坛官方微信和论坛ID)
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中国市场的特殊性:由于IMC是建立在西方成熟市场的基础上,导致对不发达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不发达市场中发生的问题很难随机应变。比如某些国际知名品牌,虽投入了巨大的营销费用,做了传播整合,但是遇到像脑白金、哈药六这样的完全不讲整合策略地进行单向媒介传播的品牌,其媒介效应反而不如它们。
2、中国市场的善变性:中国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可以用瞬息万变四个字形容。比如一些企业刚刚制定了IMC方案,但市场压力一上来,谁还管是不是整合了营销传播,就是促销促销再促销,先完成销售任务再说。所以在中国企业中出现了“年初讲IMC,年底讲指标”的怪现象,这种企业,只把IMC当成“花瓶”,并不准备通过整合为企业带来效应。总的来讲,中国企业出现了两个极端,要么不变,要么变地太快,真正能够把握整合营销传播而又能顺利执行的企业少之又少,IMC在中国市场遇到“瓶颈”问题。
3、中国的消费市场不成熟性:这种“市场的不成熟”与西方市场一些“新产品、新行业”的发展初期不成熟不是同一个概念,这种不成熟是建立在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心态的不成熟与习惯性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在成熟的西方市场,消费者每天接触过数千条广告,数万种商品,信息远远过剩,所以只有好的创意才可能引起那么一两秒钟的“眼球忠诚”,要把这一两秒钟的眼球忠诚转化为产品忠诚、品牌忠诚,简直比登天还难。而目前的中国消费市场的情况是,产品早已供大于求,而信息却还远远不足。主流媒体与强势媒体大搞媒体垄断,某个企业把强势媒体一垄断,大规模密集投放一上,消费者每天就都只能看到个“哈药六”、“商务通”,这个时候,任其他品牌如何的整合营销传播,传播效应都为零,因为消费者根本就很难接触到其他产品和品牌的信息。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媒体的垄断性导致了信息严重不足,IMC无法完全应用。至于缺乏品牌教育的消费者,只能跟着媒体走,跟着宣传走,甚至连“过年收礼收什么?”这样的问题,都由媒体、企业来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