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bs.pinggu.org/thread-2569260-1-1.html
依约放总结
经历:
一级:2010年12月,全A通过。初次考试,看到那么多那么厚的书,准备得比较仔细。考前两个多月,除了上课和专业方面的学习,其他时间全花在CFA上了。傻,没怎么做题和模拟考试,好在书上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最后还是过了。很多同学考得比较差也过了,当时深感浪费。
二级:2011年6月,有一个B,其他全A。有了一级的教训,二级没看教材,只买了notes,准备时间差不多。多做题,notes上的题基本都做了。考试得心应手
三级:2012年6月,挂了。毕业季,虽然实习公司愿意留,但感觉有些不顺心,年初就辞了,然后找工作、忙论文;虽然时间很多,但是在魔都蜗居,有些迷茫,没心情看书。后来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因为忙,4月份就先实习了,没时间看书。因为1、2级的自信,还有点裸考过的奢望。后来发现上午的实在不知道怎么写,结果就挂在essay上了
三级再战:2013年6月,过了,成绩一般,见昨天的帖子。过完年后,清闲的晚上都看上一两个小时,考前请假两周突击。因为时间紧,重点放在了考试分数占比比较大的session上
感想:
1,CFA是资格考试,通过就行,传说中是最高的1%的成绩的70%作为合格线。
2,CFA的知识点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但不够深入。对工作意义不大,对投行、基本面分析师帮助大点,真正搞研究做量化,没什么用;在国外的影响大些,国内快没什么用了,真的是敲门砖、锦上添花的东西。
3,所以,时间多了,别全花在准备考试上面,适当多学点对实务工作有用的东西。现在资讯发达,很容易了解业界的动态。看看书,学学技能,从课程大纲来看,论坛的培训还是比较有用的。
建议:
1,如果还没报名或决定考试,慎重选择。准备好了,一级一级来看没什么难度,但三级下来,耗时耗力耗金钱。如果图个名声或敲门砖,又正好有钱有时间,那就考吧。如果搞研究、做量化、投资实战这种实务性很高的,关键看技能,其次可以考点证充充门面
2,如果已经决定考试,注意考纲,全面扫荡后,重点突击。多做题,尤其三级的essay,今年突然多了两道大题,很多人没做完,如果样题做多了,知道要答哪些要点、答到怎样的深度,做题会比较顺畅,至少时间不够的时候,个题回答上能快速做出繁简取舍
3,notes吃透了,考试绝对没问题,虽然有人说三级上可能会有知识点没覆盖到,但那是极少数。所以,时间不够,看着大段英文头疼的同学,可以只看notes
4,要考早考,东西越来越贵;要regular member才能申请持证但regular member交的钱一样多;考试组织得越来越差;阅读量和题目陷阱上,难度在加大,等等等等。
PS:不要被pass rate欺骗了,据说分母中没有包括各种原因没能完成考试的考生。纯粹经验:每次考试,我那session都会有将近10个没有完成考试,有直接放弃的,有上午没考好下午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