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其理论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创新举步维艰,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中国当代能有几人?在恐怕要留待后人们去做出突破吧。
但是由于是商品社会,从事经济学研究是著名的显学,原因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群体,人数众多,资源不少。经济学理论,虽然有各种流派,但总体上是通用的理论,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单纯研究理论,难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事先要提出假设,然后再验证这种假设。而这种验证,是很多常人都知道的道理,难怪有人质询,既然经济学研究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有什么价值?而经济学家认为:你知道,但你并没有验证,我是通过计量经济进行验证。所以你知道,但你的结论并不科学,我知道,我的结论是科学的。我上经济学课的时候,有位颇有名气的中国经济学家就说,不会玩儿数学,就想进进入经济学研究,那是痴人说梦。从这个角度看,也验证了这个你科学还是我科学的道理,毕竟谁也不能否认,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和方法。没有数学方法而得出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否则人人都能得出所谓的假设,就连股市中的散户,各个都有一套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可是如果不会数学,那就上不了台面,经济学家追求的是数学的优雅。说白了,就是要把经济学的门槛提高,不是要人人成为经济学家。
但研究经济学的目的并不是证明是否科学,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学者的学力是有限的,现在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你能提出几个假设?借助大数据,不仅可以进行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而且通过数据挖掘,能够发现若干新的知识,从而推动经济学进步。别的不说,将中国所有统计年鉴的数据好好做一番整理,然后借用大数据和各种模型,好好做一个深度挖掘,用这种全新的思路进行研究,一方面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形成知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很多经济学研究,用某种研究计量方法,得出某种结论,这种研究本身就是不稳健的,因为任何模型都各有所长,针对同一数据和同一问题的研究,用A模型X的系数通过了统计检验,用B模型X的系数没有通过统计检验,究竟相信哪个?何况还有C模型、D模型呢?
如果用到经济学的方法,或者与经济学相关,很早之前就有点偏离主流,因为我不喜欢提出假设,更喜欢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我也曾经深刻检讨过自己的问题,但结论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不要管经济学的主流。
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很多时候被自己挖掘数据所得到的结果而感动,尽管很多学者对中国的统计数据存在质疑,但总体上,数据不会说谎,数据能够发现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在经济学理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目前最需要的是,是通过充分的数据挖掘,来发现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传统经济学研究领域,那么多年来,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理论上有什么突破?是该做出变革的时候了。
传统经济学研究,当然要做,但那是少数精英们的事情。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可能要重新洗牌。谁及早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进行变革,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经济学研究中占一席之地。经济学研究,未来的发展必然是90%的资源投入到解决问题,而不是研究理论。或者说,大数据时代,也许要淘汰掉相当多的传统经济学研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许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