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贴子不大有人参与啊
咱就继续往下胡说,抛砖引玉:
-----------------
谢谢版主的跟贴
不过可能我的方式与你有些不同
谈资产定价和金融产品定价,我更喜欢这样来谈:
首先谈资产的定价结构,似乎可以这样来划分层次:
实际资产 基础证券 金融工具
·实际资产的定价是以什么基础和方式来驱动的?
·基础证券的定价又是什么样的逻辑进行的?
·金融工具是从实际资产和基础证券的哪部分进行定价的?
谈实际资产,似乎可以这样来处理:固定资产、流动性资产。盈利性资产、沉淀性资产
在这同的实际资产定价中,似乎有着不同的定价机制。盈利性资产的定价应侧重一定期限的盈利预期贴现和一定折旧处理后加总。流动性资产似乎主要该以效用价值的角度来处理。当实际资产金融化后,实际资产的定价机制同时便会发生变化,需要再参考其他的东西。资本性的固定资产定价似乎应侧重重置成本+收益预期的
说到这里,似乎有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了:实际资产定价的最重要基础是什么?
或者换句话来说:实际资产定价于经济环境、经济体制和运行阶段的关系应如何处理?经济体处于哪个周期主要特征是什么?(比如在进入实际生产投资增长周期后的实际资产定价与第三产业极度发达的经济体中的定价方式应该是不同的)。金融环境和货币因素在实际资产定价中应如何处理?流动性溢价或折价通过作用实际生产过程,通过作用实际生产后传导到实际资产又该如何定价?……等等这些东西,似乎都是实际资产定价中至关重要的
而且其中还有些东西需要仔细处理。比如说房地产。居民居住所用的显然不能算作资本品,写字楼式的商业地产显然与厂房类不同。商业地产的出租租金循环又是如何与整体经济周期关联的……
在实际资产定价的基础上,似乎才谈得到对基础性证券(包括商业票据)进行定价
虽然基础性证券是基于实际资产,但其定价机制与实际资产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显然不能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来对基础性证券进行定价,因为其中至少将预期因素极大的加入了进去(而实际资产定价中预期因素却是比较克制的)
在基础性证券的定价中,固定收益类定价与非固定收益类定价显然又不同,关注的领域也不一样。比如说投资国债和企业债券关注点肯定不同,前者注重比较机会成本,而后者注重比较行业间利差+机会成本+资产风险。普通股则更不一样了,在现值、时间贴现、风险估价、市场同比环比方面都引入了许多东西。另外,在无风险固定收益(先不说通胀风险)和投资类(或者说有风险类)之间还有许多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就进行了金融工具定价的领域
这贴子将金融衍生物定义为“金融安排”
金融工具的定价首先得基于其安排了哪部分及如何安排的
对权属进行安排?对风险进行安排?对期限进行安排?对结算进行安排?
这些安排又是如何与基础证券与实际资产进行关联的?
在实际操作中,又是如何的市场结构对其进行支持?比如有无信用增强或担保?有无基础资产对其进行保障?其暴露在风险中的比例有多大?风险概率如何?……
所以说,定价问题,本质上是个整体结构性的问题,似乎是不能将之割裂来单独处理的
从环境性的背景、具体产品的市场结构都要进行详细的考虑
先胡说这些,不知有无人将之接下去,讨论得更具体和更到位些,从任何一个角度或待定产品讨论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