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数据库 被引 下载 预览 分享
1 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出口退税政策 盛丹; 王永进 财经研究 2013-05-03 期刊 86 分享 分享到
2 政治关联与企业的契约实施环境 王永进; 盛丹 经济学(季刊) 2012-07-15 期刊 2 696 分享 分享到
3 基础设施、融资依赖与地区出口比较优势 盛丹; 王永进 金融研究 2012-05-25 期刊 1 484 分享 分享到
4 中国企业低价出口之谜——基于企业加成率的视角 盛丹; 王永进 管理世界 2012-05-15 期刊 2 530 分享 分享到
5 金融发展与出口技术复杂度 齐俊妍; 王永进; 施炳展; 盛丹 世界经济 2011-07-10 期刊 9 1038 分享 分享到
6 市场化、技术复杂度与中国省区的产业增长 盛丹; 王永进 世界经济 2011-06-10 期刊 4 884 分享 分享到
7 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集约边际”还是“扩展边际” 盛丹; 包群; 王永进 世界经济 2011-01-10 期刊 25 1417 分享 分享到
8 地方ZF周期性财政收支、融资依赖与地区出口结构 盛丹; 王永进 金融研究 2010-11-25 期刊 3 569 分享 分享到
9 ZF管制、外商投资与我国行业出口依存度 王永进; 盛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11-05 期刊 1 515 分享 分享到
10 社会信任与出口比较优势——基于IVTSLS和PSM方法的实证研究 王永进; 盛丹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0-15 期刊 2 497 分享 分享到
11 劳动力流动会影响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吗?——基于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盛丹; 李坤望; 王永进 世界经济研究 2010-09-25 期刊 3 523 分享 分享到
12 要素积累、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占比 王永进; 盛丹 世界经济文汇 2010-08-05 期刊 23 884 分享 分享到
13 契约执行效率能够影响FDI的区位分布吗? 盛丹; 王永进 经济学(季刊) 2010-07-31 期刊 8 770 分享 分享到
14 契约执行效率能够影响FDI的区位分布吗? 盛丹; 王永进 经济学(季刊) 2010-07-31 辑刊 8 770 分享 分享到
15 基础设施如何提升了出口技术复杂度? 王永进; 盛丹; 施炳展; 李坤望 经济研究 2010-07-20 期刊 37 1976 分享 分享到
16 内资企业准入管制、融资依赖与FDI流入——基于分地区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盛丹; 王永进 财经研究 2010-07-03 期刊 2 226 分享 分享到
17 外资讨价还价能力与地区引资结构 王永进; 盛丹; 李坤望 经济评论 2010-05-15 期刊 1 351 分享 分享到
18 契约制度与产业集聚:基于中国的理论及经验研究 王永进; 李坤望; 盛丹 世界经济 2010-01-10 期刊 16 1369 分享 分享到
19 地理集聚影响了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吗?——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 王永进; 李坤望; 盛丹 世界经济文汇 2009-10-05 期刊 10 586 分享 分享到
20 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与东道国的自主创新 李平; 盛丹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1-01 期刊 10 609 分享 分享到
尴尬了,其实我是想说 盛斌老师的,和他的内个博士
毛其淋 。 在最近的管理世界上,他们的文章,就引用4-5篇自己的工作论文,每篇工作论文的选题(在国内)都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当前分类:2013年第3期 |
| 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动态
更新时间: 2013-3-15 来源:[url="][/url] 点击数: 816 | |
|
|
|
|
2013年第3期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 栏目作者:毛其淋 盛 斌 摘要:本文利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大样本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包括产出关税减让与投入品关税减让)对企业出口动态影响的显著性与程度。本文发现:贸易自由化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而且也提高了已有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表明贸易自由化更多地是通过集约边际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产出关税减让对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的时间以及出口的持续时间都没有明显影响,而投入品关税减让则显著抑制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缩短进入出口市场的时间以及有助于延长企业出口的持续时间;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出口动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投入品关税减让对本土企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外资企业;最后,企业出口动态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贸易自由化(特别是投入品关税减让)对企业出口动态的生产率效应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演化的微观基础,也从贸易政策变化的视角为中国出口快速扩张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