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5896 4
2013-08-12
要做一个回归分析
因变量为P,要控制C1、C2两个变量,自变量为A1、A2,同时检验A1*A2对P的影响。
问题是,A1、A2、P都是用的标准化值进行回归的,C1、C2应该也需要用标准化值吧?(我个人这么认为)
有朋友说控制变量C1、C2不用标准化,因为是不是标准化对结果影响不大。
求问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8-13 11:06:51
继续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3 23:30:28
顶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4 16:44:33
请高手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10-18 21:08:07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是否将自变量或控制变量进行标准化主要取决于你的分析目标和解释需求。

1. **标准化的目的:**
   标准化(通常指Z-score标准化,即减去平均值再除以标准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不同单位和量级的影响,使得系数的比较更加直接。如果变量间量级差异大或你关注的是相对影响大小而不是绝对影响,那么标准化是有益的。

2. **因变量与自变量标准化:**
   如果P(因变量)、A1、A2都已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那么这将使你的模型系数更易于解释为“标准差单位上的变化”。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系数是0.5,你可以说当相应的自变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预期因变量会增加半个标准差。

3. **控制变量的标准化:**
   C1、C2作为控制变量,理论上是否需要标准化取决于它们与A1、A2、P之间的量级关系和你的解释需求。如果这些控制变量的量级与其他自变量相似或较大差异,并且你希望在同一个模型中公平地比较所有系数的影响大小,那么对控制变量进行标准化是有道理的。

4. **影响大小:**
   朋友提到“是不是标准化对结果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在说标准化不会改变模型的基本结论。即,标准化与否可能会影响系数的具体数值(因为它们现在是相对于标准差变化来说的),但不会显著影响变量间的关系方向和显著性水平。然而,从解释的角度来看,标准化可以提供更直观、可比较的效果大小。

5. **建议:**
   如果你的目标是进行公平的比较或消除量级的影响,并且P、A1、A2都已经标准化,那么将C1、C2也标准化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这将使得所有模型系数在解释上更加一致和直接。

总之,在决定是否对控制变量进行标准化时,关键是考虑你的分析目标和你希望如何解释结果。如果一致性是优先的,那么标准化是有益的。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