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01 0
2013-08-13

2013年7月4日,俄罗斯开始实施为期6个月的经济特赦。

这是俄罗斯第一次经济特赦,旨在提升商业环境。特赦对象是经济活动中第一次被判刑的罪犯、嫌犯或被告,涉及俄刑法和民法中与企业活动相关的27项罪名。尽管最后实施的方案比最早的提案缩水不少,但依然影响了数千俄罗斯商人的命运。

俄罗斯总统企业家权益委员会负责人鲍里斯·季托夫(Boris Titov)向当地媒体透露,截至2013年7月底,一共赦免了87人,其中释放了3名服刑犯,解除了对13人的隔离审查,免予处罚10人,停止对61人进行预审。为获特赦,经济罪犯已归还国家财政和受害人经济损失4300万卢布(约合超过8000万人民币)。

“翻过1990年代的篇章”

在“特定案件”中的犯罪指控,用季托夫的话说,成为了“夺取财富”的一种手段。仅仅2009-2012年间,“不少于60万人被指控,110924人被定罪”。

季托夫是此次特赦的发起人。他生于1960年,父亲曾是俄罗斯外贸部的官员。

自1983年毕业于莫斯科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专业后,季托夫在俄罗斯对外贸易协会工作了6年,之后开始经商。

季托夫亲历了苏联解体,也懂得俄罗斯商人的生存处境。2005年开始,季托夫开始涉足政界。在普京ZF任职以前,他是非ZF组织游说机构“商业俄罗斯”的领导者。

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时,定下了一项改善国内商业环境的任务。这其中包括,要将俄罗斯在世界银行投资环境指标的排名在五年内从第120位提高到第20位。为了这一目标,普京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保护企业家的利益,使其免于ZF官员的干扰。这个机构就是俄罗斯总统企业家权益委员会,当年6月,季托夫被普京任命为该委员会负责人。

普京直接指导该委员会的工作。在当地媒体报道的一次与委员会的座谈中,普京描述了后者的工作任务,“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季托夫和委员会不要参与商业利益游说,保护那些事实上已经触犯法律的人,而是主要致力于帮助那些权利受损的企业家,帮助恢复他们的合法权利。我可以肯定地说,很不幸,这类情况很多,有许多工作要做。”

上任不到一年,2013年5月初,季托夫就拿出了一份关于经济特赦的方案,建议国家杜马(即俄联邦会议的下议院)在企业家节(5月26日)宣布特赦经济犯。在他看来,特赦将确保“一个稳定和增长的经济”。

季托夫对俄罗斯《生意人报》解释说,赦免是“翻转写于荒蛮的1990年代的历史篇章”。按照他的说法,那一时期“游戏规则由概念而非法律来解释”。他认为,“那一时期商人们成为和不公平竞争斗争的牺牲品——这些斗争经常是在法庭画下句点。”

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进行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中,私有化成为事实上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几乎所有国有资产都落入私人手中。但这场仓促的私有化是如此混乱而没有规则,招致诸多不满,并给政治势力提供了各种理由。

这被克里斯蒂娅·弗里兰描述为“古怪的资本主义”。这位前《金融时报》驻莫斯科记者在她记录这场大变革的《世纪大拍卖》一书中写道,“在这个社会中,每个商人都可能是潜逃的罪犯。那是前克格勃官员的天堂,是他们以高尚的法治的名义实施国家控制的最佳环境。”

尤其是2000年普京上台后,一度对寡头们非常强硬,某种程度上是顺应民众呼声,但也被普遍评价为暗含别的心思。

在“特定案件”中的犯罪指控,用季托夫的话说,成为了“夺取财富”的一种手段。仅仅2009-2012年间,“不少于60万人被指控,110924人被定罪”。很多情况下,“受害人没有出现,他们却受到法律制裁”。

在季托夫看来,虽然“已经展开了经济领域犯罪立法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税法得到修订,鼓励商业的措施更加透明”,但过去十年俄罗斯商人们的处境并没有改善。

普京的转变

“此后法律已经做了大幅修正,如果以今天的法律来衡量,许多商人本来就不应该进监狱。”这一次,总统表现出更急切的心情,普京在演讲中呼吁国家杜马在夏季假期到来之前通过该特赦。

其实,俄罗斯政界对于经济特赦的呼声已久。俄自由民主党早在2012年4月就向国家杜马递交议案,建议赦免“经济犯”中的未成年人、18岁前犯法的人,多子女、怀孕以及55岁以上的妇女、60岁以上的男性、有3岁以下孩子的男性案犯和残疾犯人等。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随后的“开放ZF”会议上也表示,将向国家杜马建议近期内大赦经济犯,但最后并没有结果。

民众对特赦的态度,则呈现出巨大分歧。2013年5月18-19日,俄罗斯舆情中心在42个地区选取1600位居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3%的人支持,36%的人反对,还有31%的人未表态。

但这一草案还是获得了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支持。同月,国家杜马发言人谢尔盖·纳雷什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部分支持季托夫关于特赦经济犯的提议。“一些人认为那些所谓的经济犯们可以并应当被特赦。另外还有些经济犯们应该继续服刑。”不过,他同时还表示,“为了理解这两部分的比例,我们需要做更细致的研究。”

季托夫的这一提案也提交给了普京,可是根据媒体报道,普京认为“太粗糙”,且准备不够充分。比如,普京指出草案所涉及的在押商人里,包括了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材料的军火走私犯,显然不妥。他建议重新起草,把赦免条件规定清楚。

普京的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反对特赦的信号。

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国家杜马具有做出大赦决定的权力,既不需要联邦委员会(上院)的允许,也不需要总统签字。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普京的支持,特赦也可以进行。

事实上,1994年,俄罗斯国家杜马曾通过一项政治大赦,当时的总统叶利钦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而是采取默认的态度。

不过,在前一次表态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普京的态度逆转。2013年6月21日,他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宣布将大赦经济犯罪。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年度经济事件之一,有着“俄罗斯达沃斯”之称,聚集了来自几十个国家的数千名代表。2013年第17届论坛的主题为“寻求建立新的全球经济体系”。

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们对普京的宣布报以掌声,媒体普遍解读为普京正在力图改善俄罗斯投资环境。

“此后法律已经做了大幅修正,如果以今天的法律来衡量,许多商人本来就不应该进监狱。”这一次,总统表现出更急切的心情,普京在演讲中呼吁国家杜马在夏季假期到来之前通过该特赦。

半个月后,7月2日,国家杜马以298票赞同、1票弃权、无票反对的表决结果,一天三读通过了普京总统提出的经济特赦令。

寡头没有心情投资

“普京这次总统任期所遇到的困难是空前的,在外部投资难以增长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大赦来增加国家经济的内部活力。”

“普京现在面对经济、政治上的重大选择。如果不大赦由于1991年经济自由化引起的寡头和民众的敌对情绪,那么寡头也没有心情在俄罗斯进行深入投资。”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卡港诺夫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是俄罗斯世界和平基金会董事,也是前国安会秘书长伊万诺夫的好友。

无论是经济的稳定还是增长,都缺乏刺激,这是俄罗斯目前面对的现实。而在普京第二次就任总统以来,俄罗斯已经出现了一股有钱人的移民潮。

“普京这次总统任期所遇到的困难是空前的。”俄罗斯外交部亚洲司前司长、现为世界和平基金会副主席、负责普京在非ZF活动方面的全面协调工作的托拉拉雅说。在他看来,国际非ZF组织认为俄罗斯的人权状况在退步,外部投资必将受到影响,必须通过大赦来增加国家经济的内部活力。

俄罗斯商业环境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政界人士都很清楚这一点。在2013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别洛乌索夫说,2013年1至5月俄经济增速仅为1.8%,他认为投资下降是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俄罗斯总统助理纳比乌林娜也在论坛上表示,俄罗斯经济增速若想保持5%以上就必须大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此时,极度依赖能源产业的俄罗斯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现今的俄罗斯首富阿利舍尔·奥斯曼诺夫(他不仅投资于俄罗斯传统的能源产业,还是美国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最大的海外股东),在接受莫斯科独立电视台采访中就提出,俄罗斯寡头需要进行一次投资创新,但前提是国家必须在对寡头和独立企业经营人的管理上进一步放松。在他看来,俄罗斯需要在创新产业上进一步松绑,这样才能够在外资投入没有增长的前提下,保持内部的活力。

特赦的“减法”

欺诈、挪用和造成财产损失,是过去俄罗斯经常用来对付商人们的“大棒”。但在此次特赦中,这些罪名大多不包括在内。

不过,普京在演讲中同时宣布,特赦将只适用于那些第一次犯罪的人。这意味着,他已经就特赦范围做了一次减法。

最后执行的特赦,在国家杜马又做了一次减法——根据俄罗斯总统企业家权益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一共有110924人因为经济犯罪而被判刑,他们最初的建议是,特赦涵盖53种经济罪名,基本覆盖到这11万人。但最后通过的特赦方案,只适用于刑法规定的27种犯罪行为,罪名几乎收窄了一半。

在俄罗斯有关经济犯罪的罪名中,最有争议性的是刑法第159条所规定的罪名(欺诈)、第160条(挪用)和第165条(以欺骗或者不守信用造成财产损失)。这三条均包含在俄罗斯总统企业家权益委员会的赦免提案中,但只有159条中的部分情况进入了最后的赦免方案,其余两个罪名均不在特赦之列。

欺诈、挪用和造成财产损失,是过去俄罗斯经常用来对付商人们的大棒。甚至连反对派领导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也是因此挨打——他被指游说一家木材公司签署不利协议,导致该公司损失约人民币30万元,并被控盗窃该公司价值约人民币319万元的资产。2013年7月14日,纳瓦尔尼被判处5年监禁,随后又暂时获释,但是与这次经济特赦无关。

俄罗斯经济界最著名的挨打者,则是前俄罗斯首富、石油公司尤科斯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他能否得到特赦,成为俄罗斯社会眼下的关注焦点所在。

经济特赦实施前一周,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狱中迎来了50岁生日。十年前,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合作伙伴被捕,之后被指控诈骗和逃税,判刑8年。他们两人本应在2011年出狱,但是在2010年12月再次被指控侵吞超过2亿吨石油和洗钱,加判6年。很多人认为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及其支持者操纵了这些判决,从而使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位政治上潜在的敌人丧失自由。

不过,2010年的第二次指控,使得霍多尔科夫斯基直接被排除在特赦范围之外。因为他并不满足普京公布的特赦条件——只适用于第一次犯罪的人。

北京时间2013年8月6日下午14点,霍多尔科夫斯基针对他的第二次审判,向俄罗斯最高法院提起上诉,但当天就被驳回,只不过争取到了减刑2个月。

在5月初提出特赦提议时,季托夫曾经希望影响到11万人,但在7月末,他不得不改口说“数千人将重获自由”。

比一次特赦更重要的

“如果他们不能这么做,任何特赦商人的做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特赦只是一次性的动作,但是真正积极的影响,是司法实践能否有相应的变化,因为这决定了人们获释之后是否会继续他们的商业活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企业家是否会扩大他们的生意。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公司和市场分析研究所主任Andrei Yakovlev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他说,2000年前后,很多人因为捏造的指控被监禁,接着有人抢夺他们背后的财产。

不过,俄罗斯经济特赦正式实施一周后,在一场匪夷所思的死后审判中,已故律师谢尔盖·马格尼茨基被判有罪,这给经济特赦蒙上了阴影。

2008年,在俄罗斯警方涉嫌参与2.3亿美元税务欺诈的庭审中,作为代理律师的马格尼茨基指证警方实质上没收了他客户的公司,并利用这些公司开展骗税活动。此次指证后不久,马格尼茨基被指控逃税,未经审理就被监禁了11个多月,直到因并发症于2009年末死于狱中,年仅37岁。

此事曾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马格尼茨基法案》,拒绝对那些被控违反人权的俄罗斯人发放签证,并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资产。

眼下,对马格尼茨基的这场判决再度引起了质疑。

全球化问题研究所主任米哈伊尔·杰利亚金就公开对特赦的效力表示怀疑。在他看来,一方面,应该要更加依法办事,确保将来人们是因为事实上的犯罪被法院传讯;另一方面,ZF官员要停止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同时不再滥用税收系统来恐吓商人。“如果他们不能这么做,任何特赦商人的做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