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刚刚评估完毕,个人以为,这种形式化的做法其实意义不大,教育部怎么出发点无可非议,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我算是真正明白了阿尔钦所讲的socially enforced。
评估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折腾老师,当然不是说教师就不应该严格要求,只是说别这样瞎折腾。我们没有要求手写教案,但是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须有所谓“13有”,即:教案、大纲、规范、计划、教学进度.....。不胜其烦,考过的试卷改了又改,分数的写法稍有不规范都要重新修改,最难受的可能要数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了,很多老师没办法,只好自己写一遍(当然是非常规范,包括全角半角)装在学生的档案袋里,着装、礼仪、.....等等等等。本来是本科评估,却要求我把研究生的讲义、商学院的讲义、成教院的统统照做。一度搞的俺都要崩溃了。
我也碰到了与你同样的情况,督导说讲得太难,别给本科生讲的太难,他们什么都不懂。
不知道这句话怎么会出自德高望重的督导大人之口。
这样的评估不堪回首,评估过后一切照旧。
评上优了又怎么样,上海财大据说评了合格,清者自清,浊者自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