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还有另一种感觉,作者的marketing技术和知识很到位:他能清楚地知道他的文章能吸引什么样人的知觉,激发他们什么样的同情感。
中国发展到这一步,和我们整个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分不开,同样这一代人保留了“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态度。归纳成一句话:微软,花旗不过如此而已。最后就是“望爷穷”,最好天天能听到那些个超级的tycoon被打倒。
在这种心态下,什么样的知觉都是片面的。
投资领域:收入和风险成正比:小企业所面临的破产风险相对小,更加愿意尝试新技术。新技术,成长型企业,这个DDM模型中的growth因素,使得市值增加。无可厚非,标准的william sharpe的投资学理论。这其中还有两个背景需要强调:
1,由于风险大,我们永远只能看到胜利者,那些个新技术失败的小企业,我们看不到他们的眼泪。而且这里的期待值相对小,成功的几率小,并且市场给与的风险补偿不大。
2,微软,花旗他们更加risk averse,更看重稳健的cash flow,每年平稳的收益。这就是有所取有所不取。
中国政府每年对于新技术项目都要项目贷款补贴的,老美没有,大企业已经有了规模优势,有了竞争实力,干什么还要冒风险?
二一个,我认为是笔者本身的认识错误:这些年的MS的growth小,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查一下现在的book to market ratio就知道了,市场早就对MS该有的growth做出了合理的valuation。也就是说,就现在的那个发展值来说:他的分母早就给的足够大了。
在香港,汇丰的股票,已经看不到什么多出来的return了,红利都快和银行存款的利息差不多少了。因为这个股票稳定,安全,价格高。
这里面有个逻辑,高风险,高收益,低价值。这个逻辑分不清楚,就不能给个客观的评论。
另外:什么是战役,什么是战争?ipod是战争?微软都没有想进入战场。更大的战场,windows现在的利润空间是多少阿?这样的战场谁能和他拼?就拿中国来讲,linux到底有多少份额?你们一个一个回帖的,自己看看自己的操作系统,然后再出来说点量化的东西。
最后,笔者胜利了,他要看到的我们的变相“民族情结,打倒土豪恶霸”的精神,他看到了。谁都想做梦打倒这两个“垄断者,土老大,恶霸”,但不是靠写这种文章让大家意淫的。
其实,客观的是:有一位跟贴的兄弟是对的——规模,或者是已有的成绩是羁绊创新的绊脚石。该文章本来就应该定位在那里,legacy问题是一向困扰大企业的问题,微软和花旗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