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17 0
2013-08-19
2013年 08月 19日 14:53
上周五因“乌龙指”事件震惊A股市场的中国光大证券周一在债券市场再现戏剧性一幕,在银行间现券交易中以大幅高于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卖出一只剩余期限近10年的国债现券,后被交易对手点击成交,再引市场一片哗然。

午间,光大证券通过其官网发布情况说明称,今天上午,公司金融市场总部在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进行现券买卖点击成交报价时,误将12附息国债15债券卖价收益率报为4.20%(高于前一日中债估值约25个基点),债券面额为1000万元,后被交易对手点击成交。说明最后称:“我司正在与对手方沟通并协商处理”。

显然,与上周五事件中“尚未发现光大证券人为操作差错”的官方表述不同,光大证券表述指今天的这笔交易系失误。

多数市场人士也认为,不能因此过分解读今日这笔失误交易,毕竟,在债券交易过程中出现人为失误是难免,此前也常有发生,而损失也未必不可挽回。

据交易数据显示,周一早间9点25分37秒,光大证券以4.2%的收益率报卖1000万元剩余期限9.03年的国债120015,报卖净价93.9764元,报买净价为95.1321元。

有部分交易员猜测,很大可能是,交易员将“买盘”和“卖盘”写反了。

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二级市场,10年期国债上周五收报3.94%。按该估值估算,若这笔交易最终达成,则光大证券在这笔交易上亏损接近19万元。但是,光大证券持有该只债券的成本难以得知,故上述亏损仅是理论估算值。

今天这笔交易的发生本身应属于市场交易中不算稀奇的人为失误,但它偏偏不幸地睬中两个“地雷”,所以尤其引人关注;一是发生时点紧随上周五“乌龙指”之后,市场惯性地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并有放大解读的兴趣;二是恰逢央行禁止线下交易并不可撤销达成交易的8号文公布只有仅一个多月。

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央行发布要求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需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前台)交易系统达成,一旦达成则不可撤销和变更。此举在杜绝线下交易的同时却也增加了正常交易的难度和犯错成本。

今天光大证券这笔误操作交易即是被8号文“硬币另一面”波及的典型例子。

但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这笔交易已点击成交,但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不在后台结算,则该笔交易最终可自动不达成。“但是,也要看中债登的态度,如果强制他们结算,他们就得后台结算,逃不掉的。”某券商人士称。

截至发稿时,据部分人士消息称,该笔交易已成功撤销,但该传闻并未获得当事方确认。

尽管上周五及今天的两笔交易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亦不能武断地将其加以联系过分渲染,但不乏市场人士认为,这至少反映出证券公司以及金融机构风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否则,对市场的心理影响会不可估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