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中国经济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中国是否面临巨大的楼市泡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ZF对市场的调控几乎无效。7月,在70个大中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

最大涨幅城市仍然是北京,涨幅为18.3%,其次为广州,涨幅为17.4%。深圳和上海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17.0%和16.5%。然而总体来看房价几乎全线上涨:70个城市中69个城市不同程度的上涨。只有温州因2011年影子银行危机引发房地产市场崩溃影响,本月房价同比下降。
这个问题十分严重,房价上涨加剧使得中国ZF再次陷入了两难境地。
首先,解释一下原因,尽管人们普遍对不断攀升的房价表示不满,但完全没有影响他们购房意愿。在封闭的资本体系下,中国居民如果没有强大的ZF关系,或是没有从事进出口贸易的话,还没有直接的渠道进行海外投资。长期以来存款利率受ZF调控导致人们很难从储蓄中得到回报。
这样,中国人就只有两种投资渠道可以选择:中国股市或房地产。然而股票市场收益率普遍不好,而且风险较大,正如上周五发生的“乌龙指”事件那样。这就进一步导致房地产成为人们的首选投资方式。同时社会中“结婚必先有房”的压力逐步扩大,这促使投机行为和实际需求的达到平衡,尽管现实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

投机行为掩盖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的供需,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房价或许被严重高估。
鉴于房地产投资贡献了中国很大一部分的GDP,利用政策措施打压房价势必会对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造成威胁。2013年上半年,许多地方ZF都大力投资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无形中暗示地方ZF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相当严重。并以此来完成经济增长的业绩目标,哪怕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来实现:

然而倘若让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下去,则将很容易引爆中国金融系统风险。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的是:与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08年的金融危机不同,中国家庭的抵押贷款类债务相对较少。然而,房地产经常被用作银行贷款的抵押。如果银行开始大规模回收并变卖抵押的房产将导致房价迅速下跌。温州事件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家庭储蓄中的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买房上。房价越高,那么当价格下跌时对高价买房的中国家庭来说更是损失惨重。同时,房价上涨也将推迟中国期待已久的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的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