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3-8-20 19:27 
很显然,这个例子不符合自由竞争的条件。
如果是自由竞争,那么大家都会开采1000美元/吨的铜,而无人开采 ...
1,不管这个例子是否符合完全自由竞争的条件(对不起,我要加上完全两字),至少例子中所描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原油,黄金,稀土,铁矿砂......不仅是这类资源型商品,就是农产品,世界上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天气,土壤等等原因,付出同样多的劳动,产量也是各不相同.从而导致成本大相径庭.还有各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同,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同,管理方式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同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千差万别.
所以,不要一碰到这种例子就往垄断问题上扯.
2,所谓"必要劳动时间",如果不能准确计算出来,那么只是一句空话.别问我有关产量、成本、需求量(这个东东你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等等一系列具体数据,这个我也不知道,你应该去问统计局。而且这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统计局为了获得这些数据所做的工作,算不算劳动?如果算劳动的话,他们这种劳动的“必要劳动时间”又是多少?
3,价格如何围绕价值波动?这个问题你依然没有回答。这些铜的生产企业始终有利润吗?他们会不会亏损?为什么?
转《经济学原理》中的一小段,希望对你有启发: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可能是本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
共产主义国家运行的前提是,ZF的中央计划者能在最正确的位置上指导经济活动。这些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提供何种劳务,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劳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ZF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释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知道,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关于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经济活动中的技巧有一个重要推论:当ZF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这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从而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还解释了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更大伤害。而且,这个推论也解释了共产主义的失败。在共产主义国家中,价格不是在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中央计划者指定。
这些计划者缺乏那种在价格对市场力量自由地作出反应时反映在价格中的信息。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