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恭(约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是北齐文襄帝
高澄第四子,
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
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高长恭为北齐文襄帝
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累迁
并州刺史。当
突厥攻入
晋阳时,他尽力击退敌人。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
洛阳之战时,
北周攻击
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
段韶、
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
金墉(现今
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面具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里不平哪有兰陵王,之后高长恭成功替
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撤退。这场战役是高长恭最受注目的战役。根据《
北齐书》的记载,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歌诵他,后来就变成知名的《
兰陵王入阵曲》。[2]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为
尚书令。
在洛阳之战后,北齐后主
高纬曾问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开始猜忌他会谋反。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
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跟妻子
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妻子回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之后就饮酒而死 。妻子郑氏则进入佛门。追赠太尉[6],
谥号武王。
北周(557年—
581年)是
中国历史上
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
后周(唐宋以后鲜用),
宇文周。孝闵帝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
宇文护手中。九月,
宇文护杀孝闵帝,立
宇文毓为帝(明帝)。
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宇文护又毒死明帝,立宇文邕为帝,是为
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公元572年),
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掌
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
改革。[1-2]
577年,
北周灭
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81年,
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
隋,北周亡。
宇文护立宇文泰四子
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实际大权仍由他掌握。宇文护虽性宽和而不识大体,委任非人而久专权柄,又素无戎略,两次伐齐都大败而归。诸子贪残,僚属恣纵,蠢政害民。宇文邕与弟卫王
宇文直策划,于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杀死宇文护。
北周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至八月,北周丞相杨坚遣
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平定相州总管
尉迟迥之乱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