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195 1
2013-08-23

        情况一:自美联储发出即将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以来,美国债市遭遇重挫,投资者纷纷退出债市,在美国登记的债券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于8月份遭遇303亿美元的赎回,这些基金即将跌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股票基金也一样遭到了赎回,在截至8月19日的一个月里,投资者们从股票基金里赎回了113亿美元的资金,而在7月份时则为392亿美元。

       情况二:新兴市场遭遇资金流出,据说是出于避险或是美元升值预期,相当大部分回流美国。流回美国干嘛?买债券,不是在跌么?买股票,人家还在赎回呢!

       同样一件事情,各方做出的反应截然不同,他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两方看似矛盾的举动有什么合理性的解释可以统一么?

       期待各位大牛的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8-24 02:51:08
QE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推低收益率,提高人们的风险偏好,投资者更青睐高收益率的资产(股票、新兴市场、高收益债券等)。当QE行将结束时,人们风险偏好降低,资金就会从高收益资产中撤回到安全的美元资产中。

你所说的情况一和情况二都可以用风险偏好降低(risk off)来解释。首先几乎所有的大类资产都会遭受美联储逐步减少往市场投放的大量资金的影响,资金少了资产价格自然会下跌,这是一个整体效应。其次低风险的资产相比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会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只是一个相对值),美元目前来讲已经是最安全的资产了。2011年美国被标普降级的时候大家反而去疯抢美元,背后的逻辑就是连美国都被降级,其他国家就更不用提了。

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flight-to-quality的避险情况,问题还仅集中在巴西、印度、印尼、泰国等新兴市场(市场人士也担心也种趋势会蔓延至peripheral Europe),因为这些市场在QE期间已经有大量的外国资金涌入大幅推高了资产价格,目前面临调整也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赤字越来越严重,愈发依靠外资融资来进行投资或购买进口产品,这也是大量资金流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因为一国的资本账户与经常性账户必须平衡,资本账户的顺差就意味着经常性账户的逆差,经常性账户逆差意味着要么投资上升,要么储蓄减少(或者储蓄上升的幅度不及投资上升的幅度)。投资上升代表债务的上升,尽管东南亚整体的负债率还比较低,这显然也不是投资者欢迎的。而储蓄的减少要么通过增加消费,要么减少产出(因为根据定义储蓄=产出-消费)。东南亚国家也采取了出口导向性的经济,这种经济政策都带有一定的抑制消费的特点(譬如消费税、低汇率、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financial repression等都会抑制消费以提升储蓄),所以消费很难在短期内上升;那么剩下的就是产出减少,GDP增速下降。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基本上就是债务上升和GDP增速下降的混合情景(后者更为显著一些,因为毕竟东南亚国家负债率相比发达国家还是差远了,而这些以往的GDP增速却比较高)。

此外,在1997年金融亚洲金融危机前,美联储也提高过贴现利率,日本央行也上调了消费税,这跟今天的情形也有些相似(尽管也有许多不同,例如那时是日本经济主导亚洲,现在是中国;目前亚洲国家都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并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这也是从上次危机中学得的教训……)。这也不由人们不担心东南亚国家的情况。

我们也必须铭记危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有着自我实现、自我加强的效应,初步的下跌会引发市场担忧而导致进一步的资金出逃,加上Fed tapering这样重大的事件,新兴市场最近的糟糕表现就更不难理解了。

最后补充一点:美国股票和债券资金的撤离也与一些其他因素有关,比如美联储下任主席的人选还未确定,9月德国的大选,近期动荡的中东局势等等都促使投资者更愿意采取观望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