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国际智库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20国的智库代表首次齐聚中国北京,他们将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与G20的未来”等3大议题展开为期2天的讨论。
国家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中外企业家代表以及20国智库代表等100余人参会,前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卡洛斯·马格里诺斯等进行了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恰逢将于俄罗斯举行的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前夕,金融和经济问题也将成为领导人峰会主要探讨的重点议题。各国智库代表和学者将在北京以“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为主题,反思金融危机,探讨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稳定的金融体系,研究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对策,为各国领导人提供经济治理的参考意见。
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主旨演讲中强调,“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是中国应对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也应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核心价值。他在演讲中指出,在国际金融体系走上了过度虚拟化的“邪路”背景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中国应对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应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核心价值。各方都应限制金融过度虚拟化,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