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回忆
——龚一
大家好!我叫龚一,2013年考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关于考研,心里有些感触想写出来,但踌躇之下,却一直未能动笔;适逢12级万冲师兄鼓励,终于决定把这点想法写出来,既作为对自己的总结回顾,如果可能,也作为其他朋友的考研参考。
一是方向问题
本科毕业后,为什么要考研?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研究生?为了学术也好,出国也好,工作也好,但必须有个想法。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有差异的,对于平民出身(非富二代、非官二代、非拆二代)的同学,这些资源对我们的未来意义重大。比如,据说光华的毕业生在职场很吃香,而国发院的老师则不太鼓励就业。当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向与老师课题的相关度较高,所以导师在方向问题上也有重要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就目前的毕业生去向来看,马院政经硕士可以说是深造、工作两相宜。
究竟哪一条路适合自己,就要看各人的性格、能力还有具备的资源了。
二是筹备问题
如果选择了考研这条路,那么就要为之一搏了。我确实见过一些天分高的人,似乎没怎么费力,也没怎么仔细打算,就考上了研;但是,我相信在目前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的考学制度下,一个希望拿到北大经济学硕士学位的人不会拿小概率事件赌自己的前途。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强调的后勤问题,其实也算筹备问题的一个方面。考研是有经济代价的:你必须从其他多数人正在拼事业的宝贵青春里,抽出一段来准备考研,以及考上之后的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这对于你和你的家庭,也许是一大笔财富。你得事先确定,你和家人(至少你自己)能够为此买单。一旦投入考研,高强度的学习就要求足够的营养供应,生病了就要及时得到医治,其他诸如居住环境、心态变化及调节等等,有任何意外都要尽快、尽可能好地解决。经济上越宽松,这些问题越容易解决;反之,就得自己努力多扛一些。
除了经济方面,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坐姿和写字,考研每场3小时,除了英语,其他3场都是要在寒冬腊月写很多字的,尤其是专业课,如果想要答的比较好,差不多每小时要写1300字,本科经常坐在电脑前的同学,要重视这个问题啦!再比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的学习规律,到了冲刺阶段,时间非常宝贵,为了保证学习效率和心态平和,可以根据上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来制定学习计划,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也许这些问题很细小,但是高手过招,胜负通常在一线之间。
三是初试的分科目准备问题
这部分比较驳杂,有考研资料选择,有使用感受,还有些小建议。下面按照考试的时间顺序展开。
1.政治
资料方面我主要用了政治考试大纲解析(红宝书),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习题和解析没买,因为没时间看),肖秀荣最后四套题,任汝芬最后四套题,以及风中劲草考前半个月出的时政材料和模拟题。
最开始,先把红宝书看了一遍,对政治考试的全部内容(时政除外)有个整体了解,这一遍主要是熟悉考试内容,没花多少力气去记忆(还不知道重点呢,呵呵),到了后期,就把它当做词典一样查缺补漏了。然后10月份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出了,就主要看这个,12月以前看了三四遍吧。这个说是核心考点,但其实是红宝书的精简版,但便利在于作者把重点以及知识点出题年份用不同颜色标明了,于是层次、重点十分清楚,尤其对于零碎知识点(主要是选择题)的记忆,非常醒目。风中劲草的习题真题和解析据说也很好,但是我没看过,不做过多评论。到了12月,主要就是做模拟题,回顾核心考点,查缺补漏。
关于政治模拟题,市面上很多机构说自己押中多少多少题,但我感觉做模拟题的时候不能指望押题,更重要的是培养题感,尤其是主观题的答题方式;至于客观题,就看前几个月对考点的熟悉程度了。时政方面,我没刻意准备,只是看了几遍风中劲草的时政材料,做了十几套模拟题。
2.英语
资料主要是最近五年的考研真题、一份考研英语核心词汇和一本牛津高阶。考研英语初试,其实就两部分:阅读理解和写作。词汇是基础,必须先行。我找的核心词汇是电子版的,1200多词,这个网络上有;但是建议自己根据情况补充些词汇,做了真题就会发现,只掌握这个核心词汇是不够的。
阅读方面,我主要是做题和总结。考研四科里,英语的真题应该是对考试的作用最大的。阅读文章的类型比较固定,来源也大都是那几家权威英文出版机构,连常用词汇重点词组都有一定的重合,所以英语真题值得认真做、反复做。当然,最近的一两年真题,最后还是留着在冲刺时模拟用。我做真题时,用不同颜色的笔把重要程度和陌生程度不同的词汇、词组和句子划了出来,逐一查词典,深感工作量之大:做题两个半小时,查词典要半天,加上后来的记忆、巩固,吃透一套题,差不多要两三天。我这个方法比较笨,拿出来献丑,也许能为他人提供点线索。
作文方面,我倒是有些教训:发挥自己水平,别依赖模板。想一想,答题纸上只给小作文留了不到半张A4纸的空间,也就是13行或者14行,称呼和自己的姓名还要占去两行,如果再用模板去套,哪还有你发挥的余地?偏偏模板又难以完全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小作文用木板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作文这个东西,主要还是看往日的积累。
3.数学
资料主要是数学考研大纲解析(和红宝书一个系列的),数学公式速记手册和最近几年的真题。
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数学参考书应该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两本书我去书店看过,确实不错,但是对于跨考的同学,尤其是本科阶段数学功底一般的同学来说,好像缺了对核心知识点全面而系统的描述,而大纲解析每章开篇就是知识点总括,详略程度深得我意,所以就选了大纲解析。但是,大纲解析出的晚,一般要8月底甚至9月,所以前期需要配合别的资料打基础,比如高数、线代、概率论的课本或者李永乐、陈文灯的资料。总之,看个人的数学基础,结合自己看书的习惯选择吧。速记手册主要是出门随身携带,巩固记忆。真题用来模拟。
资料选定后,就是做题和总结了。这基本上是个体力活,做到八个字就差不多了:“好好做题,好好总结”。
4.专业课
马院政经专业的初试专业课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准备难度要大一些,因为北大的试题覆盖面较广,很难说哪本书要看、哪本书可以不看。所以要多做准备。
资料方面,重点参考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含微观、宏观)、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其中,西方经济学部分,高鸿业的书是基础,适合初学者,范里安和曼昆的差不多是中级,用的模型和数学多一些,但是难度也不大。政治经济学部分,逄老的书按照通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划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但是政经确实不容易得高分,一方面资本主义部分离我们较远,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部分时时在发展,所以除了熟悉教材,还要尽可能从生活中捕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现象和理论,勤思考、多联系。
关于题型,一般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和材料分析题(出题顺序不一定是这样)。可惜春节期间身体不适,未能及时回忆试题,颇为遗憾……
四是复试问题
这几年,北大经济学的复试分数线都比较高。今年学校划定的资格线是380,但各院系的实际复试线都高于此线。一般要390以上,才有希望进复试。确认进入复试,就要开始紧张度不亚于初试的准备了。
复试一般分为英语听力考试和面试。
先说英语听力考试。这个难度高于CET6而低于雅思托福,稳妥起见,可以拿托福雅思的听力题进行练习。听力满分30,共30个题,全部是单选题。记得前十道题是找出与听到的句子意思最一致的句子,中间十道是每段短对话对应一道题,后面十道则是三段长对话,分别对应三道题或者四道题。
说面试。面试内容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问题,今年是自己抽签抽一道题(有两次抽签机会,可选其中一道题回答),然后老师再补充问一道或者多道题,这部分占面试时间的一小部分。面试的主要部分,是传统的问答交流。首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就是根据老师们的提问来回答。这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习经历进行准备,切记要言之有物。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礼貌问题,可以从着装、言语等方面着力,窃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虔诚坦然之心。
以上这些,差不多就是我的考研回忆了。其中有些是我个人的感悟,未必适用于很多人,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祝大家早日发现自己,快乐前行!
我的QQ是2905851071,如果能帮到你,欢迎联系!